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4版
发布日期:
以孔子的为师之道谈当代父母的教育教学原则
青海师范大学 何少娟 卞其莲
文章字数:1055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理念被尊为“万世师表”,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在当代家庭教育责任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借鉴孔子的为师之道,有助于父母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原则。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父母应如何借鉴孔子智慧,实施全面而有效的家庭教育。
  一、以身示人,树立榜样——培养良好道德素养
  “以身示人”强调父母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言行树立人格榜样。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身教重于言传的理念。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与向师性,尤其在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行为示范具有深远影响。父母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与知识储备,在视、听、色、貌、言、行等方面自我约束,塑造诚信、善良、公正等品质,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儿童对榜样的认知与情感共鸣,进而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严爱有度,奖惩有理——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严爱有度”要求父母在教育中做到严慈相济,奖惩有据。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既给予表扬又适时批评。例如,他对子路“不忮不求”的坦荡态度予以肯定,又在其骄傲自满时予以警醒。这种平衡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不足,避免傲慢与虚荣。现实中,一些父母或过度溺爱,或滥用惩罚,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根据强化动机理论,适度的奖励能激发内在动力,适度的惩罚则有助于行为规范。父母应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奖惩,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又引导其形成责任意识。
  三、以理服人,平等尊重——培养良好沟通能力
  “以理服人”强调以理性沟通替代权威压制,以平等态度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孔子善于根据学生个性进行说理,如子夏问及颜回等人时,孔子既肯定其优点,又指出不足,逻辑清晰,循循善诱。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避免以身份压制孩子,尤其在青春期等关键阶段,需以平等姿态倾听并疏导孩子的困惑。同时,父母应学习“唤醒式”教学方法,以理性分析替代情绪宣泄,帮助孩子在面对矛盾时实现自我和解。
  四、以情感人,因材施教——培养正确爱人观
  “以情感人”强调以真诚的情感为基础,结合因材施教的方法实施教育。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推己及人,与弟子建立了深厚情感。例如,颜渊遇险时,孔子忧心如焚,其真挚关怀体现了师徒间的情感纽带。现实生活中,父母应以血缘为纽带,构建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避免溺爱或冷漠两种极端。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心理矛盾。父母需根据其个性与发展阶段调整教育方式,观察并理解孩子的独特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其学会自爱与爱人。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