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版
发布日期:
加强党内法规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
武超凡
文章字数:1653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覆盖了全面从严治党各个环节,有力保障了党的领导。随着党内法规日益完善,贯彻落实党内法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知规明义:加大党内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
  一是增加党内法规公开的发布渠道。《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党内法规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按照有关规定不公开外,都应在党报党刊、重点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实践中需进一步畅通公开路径,杜绝已生效法规沦为“抽屉文件”,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二是拓宽党内法规宣传的覆盖面。《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打铁必须自身硬》等专题片以案释规,以及打造党内法规主题馆、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加强宣传。三是提高党内法规教育的渗透力。《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对学员的教育培训目标是:(六)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因此各级党校要把党内法规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度解读党内法规制度内容,让党员干部充分理解党内法规的精神实质,实现从“应知”到“笃行”的转化,筑牢遵规守纪的思想防线。
   二、规范执规:推动党内法规的落实落地
  一是提高执行人员的综合能力。干部的执行意识在党内法规执行中起着“风向标”作用,执行意识强,执行效果才好。同时,党内法规执行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执行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执规能力。二是破解基层执行弱化难题。基层党组织是法规落地的战斗堡垒,但现实中存在执行力度逐级衰减、制度空转变形、选择性执行等突出问题。可借鉴浙江嘉兴南湖区“四化协同”创新经验——通过职责清单化、执行标准化、流程闭环化、评价可量化机制,切实畅通党内法规基层执行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督规不怠:织密党内法规制度的监督网络
  一是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应打铁自身硬,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避免“灯下黑”问题,同时也要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系统教育整顿行动,勇于刀刃向内,自查自纠、整改整治、严肃认真坚决清理门户,维护监督队伍纯洁性。二是加强党内外监督联动,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突破一亿大关。因此单靠党内监督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党外监督的作用。特别是群众监督,要通过完善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党内外监督力量互补、信息互通。三是运用科技赋能智慧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党内法规执行监督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执行机关的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和智能分析,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效率。
   四、自觉守规:培育党内法规的自觉遵守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抓住“关键少数”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遵规划定了制度红线,旨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体党员将党内法规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成为法规权威的坚定维护者与忠实捍卫者。
  五、结语
  加强党内法规实施的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宣传教育、执行落实、监督保障、自觉遵守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