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有形·有感·有效:博物馆何以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
金沛沛
文章字数:1499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抽象复杂的理论体系往往使人望而生畏。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将中医药知识具象化、让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使命。近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重新开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策划的多个展览以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开馆,均展现了博物馆以有形之体、有感之举和有效之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实践。本文将结合这三个案例,探讨博物馆如何通过科技、艺术和国际合作手段,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从“难解”到“共情”,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科技赋能的感官体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于2024年10月重新开放。升级后的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药展厅的“闻香识药”互动体验区,设计者将几种中药分别装入玻璃瓶中,并将瓶子放置在展览区墙体内部,在每个药瓶下方放置芯片,芯片通过电路与展览区电子屏幕相连。当参观者拿起药瓶闻药的一瞬间,电子屏幕动态显示出该药的植物形态及功效。中药“四气五味”的特点对普通人而言难以体会,但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将“闻药”转化为体感游戏,让受众亲身感知药材的气味,并了解其草本形态、药性与功效。
   二、“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中医生活化的缩影
  2025年4月,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主办了“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该展将中医药非遗文化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进行了有机融合。其中最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方面通过还原《清明上河图》中医药街区等古代中医生活化场景,再现了中医药融入古人生活的面貌;另一方面,运用国画留白的手法为现代人感受中医药文化预留了大量空间,该空间可提供包括健康咨询、传统手工艺体验在内的健康生活主题活动,同时策展人借鉴古代园林步移景异的思路,在热闹的主题活动展区辟出“林泉高致”的景致,观众参加活动之余还可在古琴声韵的幽静处颐养情志。
  三、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中医药知识的世界表达
  2025年7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开馆。该馆由享誉全球的维塔工作室打造,工作室利用3D打印、声光电等技术打造出互动化、沉浸式、现代化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场景,整个场馆宛若一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好莱坞大片。该设计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提供了一种文化转译的新思路,将中医药文化以全球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打破了文化和语言的壁垒。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其他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述案例共同展示了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科技的加持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芯片运用和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声光电技术,都让观众能具身感知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其次,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表达形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文化市集,将中医传承史与工艺体验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也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感染力。最后,国际合作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联合国际知名工作室,采用全球通用的视觉语言和科技手段,使中医药文化跨越文化差异,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中医药文化知识具象化表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新的展陈方式和国际化的表达手段,博物馆不仅让中医药文化有形可感,也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有效途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课题项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4年度主题案例(ZT-2410063001)。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