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幼儿园户外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展策略
劳春梅
文章字数:1483
  摘要: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为幼儿园户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框架,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可形成活动实施的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户外环境设计需精准匹配儿童身体发展特点,融入自然元素以促进其运动能力提升;课程开发应突破传统模式,在游戏化活动中实现幼儿身心协同发展;同时,教师与家长需紧密协同构建家园共育机制。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推动幼儿健康教育实践的系统化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幼儿园;户外健康教育活动;发展策略
   引言
  当前,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健康教育亟待探索新路径,而户外活动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施方式与效果仍有待优化。本研究立足健康中国政策要求,重点分析政策资源如何有效转化为幼儿园户外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旨在为幼儿园户外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践参照。
  一、政策引领与资源整合
  地方教育机构需率先将健康中国政策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幼儿园户外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在专项经费保障与社区多方参与的共同作用下,构建覆盖活动策划、实施、评估全过程的资源支持网络。具体而言,可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业指导,邀请医护人员定期入园,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指导幼儿卫生习惯培养方法,使医疗资源有效融入日常户外活动;同时,充分发掘城市公共空间的教育功能,将河滨步道的徒步活动等纳入课程资源库,实现社会资源与幼儿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二、环境创设与设施优化
  户外空间设计作为户外活动开展的基础,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融入自然环境要素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在场地规划上,宜保留园区原始地形特征,如利用平缓坡地设计跑跳区以促进幼儿下肢力量发展、通过灌木丛设置障碍路径培养幼儿空间感知力。在器材选择上,需平衡安全性与挑战性,采用可调节的复合型设施,如将矮爬架与触觉板结合形成综合训练区,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需求。此外,还应重视自然元素的调节与教育作用:利用大树遮阴打造舒适活动区域,减少烈日对活动的影响;通过砂石路面的雨水渗透现象,向幼儿演示水循环原理。这样的环境设计不仅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更能引导儿童在活动中建立生态认知。
   三、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
  在设计思路上,应强调以主题串联游戏活动。例如,在“季节探秘”主题活动中,引导儿童收集落叶分类辨识植物种类、测量水坑深度感知降水量变化,将知识获取自然融入身体运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感官体验与认知发展的深度结合,通过设置适度挑战情境,如走轮胎阵锻炼平衡协调能力、团队运球培养协作意识,实现幼儿身心同步发展。同时,创新教师协作机制也尤为关键,可安排班主任与运动指导师共同组织活动——在种植园劳作时,班主任侧重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生长特性,运动指导师则同步规范幼儿弯腰、播种等动作姿势。
   四、师资培养与家园共育
  教育成效的可持续性依托教师与家长的能力共建。在师资培养方面,应聚焦教师实践智慧的积累,通过组织案例研讨活动,如分析幼儿攀爬行为录像、研讨如何在优化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激发幼儿勇气,深化教师对户外健康教育的专业判断力。在家园共育方面,重在形成教育理念共识:可通过开展亲子自然创作、户外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户外活动中专注力、意志力的提升,从而认同户外体验的教育价值;同时,建立“幼儿健康成长档案”,记录家庭周末登山采集标本、公园写生观察生态等户外活动经历,为家园教育对话提供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健康中国”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01):84-88.
  [2]田媛琴.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北省健康幼儿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22.
  作者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