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工作的思考
张宏伟
文章字数:1917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已经成为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简称“两个健康”)是直接关系党的阶级基础、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否巩固的重大问题。当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已经成为统战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加强理论研究,突出“智力支撑”,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首先,加大跨学科儒商研究:借鉴浙江省“新时代促进‘两个健康’研究联盟”经验,加大联合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等机构开展儒商研究的力度;推动年度课题常态化广泛化开展,聚焦“儒家商道与现代企业治理”等战略课题,助力儒家义利观与企业家精神传承、鲁班工匠精神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运河商业文明与开放型经济构建、儒家智慧与数字化转型等前沿问题的研究应用。其次,打造“儒商精神”研究高地: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开展的重大课题,夯实儒商文化数字资源中心;同时,系统整理儒家经典中的商业伦理思想(如《论语·里仁》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结合济宁本土商业史料,开发系列数字化课程并向公众开放共享。最后,建立“理论-实践”转化双通道:通过编制指导工具,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白皮书、企业合规指南等实用工具;在鲁源新村等文化“两创”示范点设立“儒商实践基地”,开展家族企业传承、乡村CEO培养等实证研究,形成可复制的“儒学治企”案例库;组织开展儒商创新发展论坛,联合省级期刊开设专栏,提升济宁儒商研究的全国影响力。
  二、强化数字技术,突出“创新赋能”,打造政商沟通“双循环”生态
  首先,构建政企“双循环”智慧平台:在政策服务端,升级政企沟通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创新资质等标签,自动推送适配的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等定制化政策工具,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在诉求响应端,创新政企座谈会机制,通过政府App或线上问卷形式收集问题清单,缩短政策通报时间,延长部门现场应答时间,及时督办反馈,办理结果纳入部门考核。其次,建设“儒商链融”平台:畅通企业和金融机构链接渠道,通过儒商创新发展基金或线上数据云图等方式,更好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融资服务。最后,以数字文化赋能营商环境:推广儒家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经验,完善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获取,如为一些企业提供合规经营指引政策、廉洁教育微课、信用修复流程等体验。
  三、深化培育体系,突出“培训重点”,覆盖企业家全生命周期
  首先,分层分类实施教育工程。在政治引领方面,依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开发《儒商与新时代使命》等专题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与儒家“修身济世”思想结合,强化使命担当。在能力提升方面,以广州“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为案例,设计“育青苗·树脊梁·铸领袖”三级课程体系,对初创期企业家,侧重提升合规经营(税务、环保专题)、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对成长期企业家,强化资本合法运作、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提升;对领军企业家,侧重突出全球视野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对青年传承层,常态化设置“儒家商业伦理”“非遗品牌活化”等特色模块,组织赴外地实地研学。其次,健全成长支持机制。在政治激励上,持续增加优秀民营企业家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增强社会认同感。在实践锻炼上,继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同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最后,弘扬新时代儒商精神:倡导儒商社会责任公约精神,表彰“创新守法、回报社会”的先进典型;联合社会文化团体创作儒商作品,打造儒商文化长廊,塑造“义利兼济、知行合一”的群体形象。
   四、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制度保障”,服务“两个健康”发展
  首先,畅通沟通协调机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研判非公经济问题发展态势,剖析制约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根源,重点对标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合理合法需求,对标促进“两个健康”工作走在前面的地区,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工作提供统战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其次,健全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构建广泛的联谊交友平台,全面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与非公经济人士的联谊交友活动,坚持示范引领,拓展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协商、参与政治实践的渠道和平台;建立健全针对非公经济领域的荣誉授予或表彰体系、非公经济人士成长档案登记机制、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增加非公经济人士的发展机遇,提升对非公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力、政治引领力。最后,严明责任落实机制:聚焦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点任务,如助力企业融资、开展政治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等,强化责任分工、监督检查、考核通报等工作制度执行。
  作者单位:邹城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