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
文章字数:1840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对思政教育育人目标的助力以及各种英雄人物、英勇事迹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补充让红色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具备了较大的可行性与清晰的逻辑理路。高校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资源库,并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同时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将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升育人实效性。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基因,是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本文旨在分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并探究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提供有效路径。
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
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着党百年来奋斗实践中涌现的精神谱系和理想信念,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导向、阶级本质与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华儿女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性,将其引入高校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凝聚力,在青年学生中弘扬革命英雄主义传统与社会正能量,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并为课程思政培育符合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提供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引,确保课程思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了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产物,还包括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历程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引用革命英雄事迹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革命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文学教育、音乐美术等美育教育及民俗教育,通过政治制度的变革开展历史教育等等,从各种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与其他专业相关的内容,既可以作为专业教学的案例,又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不同革命阶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精神内涵相统一,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立场言论中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影响,建构健康向上的心理基础、情感基础,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应该针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实践,发挥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最大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将其运用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挖掘和梳理,并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整理小组,结合地方特色,对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地方县志及其他方面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整理,采访退伍老兵或当地老人,形成红色文化相关口述史,收集革命影像或者其他实物资料,与高校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平台联合,建立电子档案,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库,并根据资料的性质、来源以及各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分类,便于各个专业的师生查阅、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为创新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与各类课程的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文学专业相关课程可以开展红色文化读书会,围绕红色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开展读书报告会,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与心得体会;戏剧影视专业可以重温红色话剧、电影,对其进行改编,也可以挖掘红色故事创作原创剧本,在排练与表演中深刻体会革命时代的英雄事迹与精神内涵,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革命先烈的美好品德。
三、结语
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智慧,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引领、教学内容与文化心理方面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将其引入课程思政,可以从建设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库、课堂实践活动和加强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第五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培育创建项目阶段性成果(粤教工委组函〔2025〕1号)。
作者系广州工商学院讲师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基因,是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本文旨在分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并探究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提供有效路径。
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
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着党百年来奋斗实践中涌现的精神谱系和理想信念,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导向、阶级本质与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华儿女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性,将其引入高校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凝聚力,在青年学生中弘扬革命英雄主义传统与社会正能量,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并为课程思政培育符合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提供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引,确保课程思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了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产物,还包括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历程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引用革命英雄事迹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革命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文学教育、音乐美术等美育教育及民俗教育,通过政治制度的变革开展历史教育等等,从各种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与其他专业相关的内容,既可以作为专业教学的案例,又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不同革命阶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精神内涵相统一,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立场言论中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影响,建构健康向上的心理基础、情感基础,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应该针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实践,发挥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最大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将其运用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挖掘和梳理,并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学校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整理小组,结合地方特色,对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地方县志及其他方面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整理,采访退伍老兵或当地老人,形成红色文化相关口述史,收集革命影像或者其他实物资料,与高校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平台联合,建立电子档案,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库,并根据资料的性质、来源以及各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分类,便于各个专业的师生查阅、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为创新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与各类课程的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文学专业相关课程可以开展红色文化读书会,围绕红色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开展读书报告会,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与心得体会;戏剧影视专业可以重温红色话剧、电影,对其进行改编,也可以挖掘红色故事创作原创剧本,在排练与表演中深刻体会革命时代的英雄事迹与精神内涵,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革命先烈的美好品德。
三、结语
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智慧,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引领、教学内容与文化心理方面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将其引入课程思政,可以从建设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库、课堂实践活动和加强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第五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培育创建项目阶段性成果(粤教工委组函〔2025〕1号)。
作者系广州工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