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新手教师教学模仿现状及改进研究
文章字数:1715
新手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模仿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新手教师在模仿中存在模仿内容表层化、模仿对象缺少针对性、模仿反思缺乏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帮助新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形成。
一、理论与实践的建构,深化教师模仿内涵
教学这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中的教学相长指的是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师通过教授、学习,不仅学生可以得到进步,教师也因此得到提升。所以教学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促进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某些层面上,亦是一名学生,新手教师则亦然。新手教师作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建构,将所学、所思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思考、摸索的。
基于此在几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教师在观摩学习时,要大概了解名师教学的学生基本情况,比如学生所处的时段、该班级的学习情况,所处的地域特征等等。新手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理论的情境性、对象性并不够明确,抽象的理论无法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所以了解大致的背景情况有助于后续新手教师对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扩充。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比如在研究教学目标时,要不断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其他的优秀教师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目标、他们异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各自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二、拓展多种交流渠道,加强教师相互沟通
新手教师的模仿渠道不应仅仅局限于观摩名师课堂,或者师徒制中师傅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应该拓宽多种学习交流的渠道。在形式设置上,不应太过呆板、单一,比如现在设置的师徒制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带教,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的方式让新手教师更大范围地学习和模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又多样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也因此接触了新的知识、从中受益。学校层面上,学校要提供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据崔友兴的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的模仿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模仿,在教学模仿过程中,教师主体较少与模仿对象进行互动交流,通常表现为单向的教学模仿。单向的教学模仿不利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流,窄化了教师学习的范围,不利于创造性地教学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与不同特点的教师进行交流,名师可以“走下来”与其他教师沟通他们的疑问和想法。只有积极有效地沟通,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批判与创造。
三、建立健全的教学模仿流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理的教学模仿流程包括问题的显现、指导教师的指引、自我调整的再次实践、后续的跟进和反馈等。新手教师在观摩之前,独自进行课堂的备课、教学过程的展现,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旁观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可以改进的方向;然后,新手教师带着自身的问题去观摩名师或者身边榜样教师的课堂过程,课后主讲教师与新手教师进行交流:阐述背后的思路和解答有关的疑惑,新手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后再次进行教学实际的演练,指导教师继续给出建议和方向,以此循环往复,直至新手教师可以熟练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适应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此后,教师仍需要定期总结反思,集他人教学长处、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地改进完善。只有长期的反思模仿学习,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
建立长效合理的教学模仿流程,促进新手教师及时反馈沟通,并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化的学习和练习,慢慢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理念,完成自我创造性的提升,形成适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习惯,是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学校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实施部分奖惩机制,起到外部的促进因素,教师自身也需要进行自我的要求和管理,时刻反思总结。只有健全合理长效的模仿流程,才不会让模仿固于刻板、浮于形式,才能做到真实有效地促进发展创新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手教师的模仿和成长不仅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学校层面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健全相应的机制,有助于教师更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一、理论与实践的建构,深化教师模仿内涵
教学这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中的教学相长指的是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师通过教授、学习,不仅学生可以得到进步,教师也因此得到提升。所以教学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促进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某些层面上,亦是一名学生,新手教师则亦然。新手教师作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建构,将所学、所思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思考、摸索的。
基于此在几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教师在观摩学习时,要大概了解名师教学的学生基本情况,比如学生所处的时段、该班级的学习情况,所处的地域特征等等。新手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理论的情境性、对象性并不够明确,抽象的理论无法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所以了解大致的背景情况有助于后续新手教师对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扩充。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比如在研究教学目标时,要不断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其他的优秀教师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目标、他们异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各自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二、拓展多种交流渠道,加强教师相互沟通
新手教师的模仿渠道不应仅仅局限于观摩名师课堂,或者师徒制中师傅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应该拓宽多种学习交流的渠道。在形式设置上,不应太过呆板、单一,比如现在设置的师徒制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带教,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的方式让新手教师更大范围地学习和模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又多样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也因此接触了新的知识、从中受益。学校层面上,学校要提供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据崔友兴的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的模仿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模仿,在教学模仿过程中,教师主体较少与模仿对象进行互动交流,通常表现为单向的教学模仿。单向的教学模仿不利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流,窄化了教师学习的范围,不利于创造性地教学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与不同特点的教师进行交流,名师可以“走下来”与其他教师沟通他们的疑问和想法。只有积极有效地沟通,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批判与创造。
三、建立健全的教学模仿流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理的教学模仿流程包括问题的显现、指导教师的指引、自我调整的再次实践、后续的跟进和反馈等。新手教师在观摩之前,独自进行课堂的备课、教学过程的展现,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旁观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可以改进的方向;然后,新手教师带着自身的问题去观摩名师或者身边榜样教师的课堂过程,课后主讲教师与新手教师进行交流:阐述背后的思路和解答有关的疑惑,新手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后再次进行教学实际的演练,指导教师继续给出建议和方向,以此循环往复,直至新手教师可以熟练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适应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此后,教师仍需要定期总结反思,集他人教学长处、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地改进完善。只有长期的反思模仿学习,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
建立长效合理的教学模仿流程,促进新手教师及时反馈沟通,并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化的学习和练习,慢慢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理念,完成自我创造性的提升,形成适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习惯,是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学校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实施部分奖惩机制,起到外部的促进因素,教师自身也需要进行自我的要求和管理,时刻反思总结。只有健全合理长效的模仿流程,才不会让模仿固于刻板、浮于形式,才能做到真实有效地促进发展创新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手教师的模仿和成长不仅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学校层面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健全相应的机制,有助于教师更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