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基于合肥地域文化的中学思政课 特色教学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
杜新飞
文章字数:198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地域文化作为地方历史与现实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合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红色革命遗址及现代科技产业等多元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本土素材。本文结合合肥市教育局“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及中学思政课教学现状,探索地域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一、合肥地域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分析
  (一)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文化自信的根基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三国故地”的军事智慧到包公“清廉刚正”的法治精神,从淮军“自强求富”的洋务实践到刘铭传“保台抗法”的爱国壮举,这些历史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包公祠的廉政文化可融入“法治教育”模块,通过讲述包公断案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公平正义。此外,合肥现存363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承载着红色基因,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课堂。
  (二)非遗与民俗资源: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
  合肥拥有巢湖民歌、庐剧、纸笺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三礼七节”等民俗活动。合肥市教育局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开展多场戏曲知识讲座与演出,覆盖全市大部分学生,将庐剧《包公审蛋》等剧目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非遗技艺如剪纸、漆扇制作,可设计为思政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科技创新资源:培育时代精神的引擎
  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等科研院校与企业。通过“科技思政”课程,学生可参观量子信息实验室、体验人工智能产品,了解杨振宁的科研精神,感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价值。例如,设计“科技改变生活”探究项目,让学生调研本地企业的创新案例,撰写调研报告并在课堂分享,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二、合肥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一)资源挖掘: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素材库
  1.历史文化资源库:深入梳理合肥地区历史文化谱系,聚焦标志性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编纂《合肥历史文化读本》,系统阐释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改革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步开发系列微课视频资源,通过历史场景还原、专家解读与现实案例对照,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相结合。
  2.红色资源库:深化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协同育人机制,制作“红色合肥”系列纪录片,设计“重走革命路线”研学手册,将红色场馆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精神课堂,实现红色资源的“深度研学”。
  3.科技资源库:立足合肥“科技创新高地”的城市定位,与科大讯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收集科技创新案例,开发“人工智能伦理”“量子科技与国家安全”等跨学科课程。
   (二)教学创新:实施“文化浸润—实践体验”模式
  1.文化浸润:课堂教学的本土化重构

  议题式教学:以“合肥文化传承”等议题,引导学生辩论“保护历史建筑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融入文化自信、可持续发展等思政元素。
  案例教学:引入“合肥科技创新成果”,分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教材“经济全球化”内容展开讨论。
   2.实践体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参与
  行走的思政课:借鉴合肥市教育局“跟随总书记足迹”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参观六尺巷、桐城文庙,通过情景剧表演、小组研讨等形式,感悟“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非遗工坊体验:与合肥市文化馆合作,开设庐剧唱腔、巢湖民歌创作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三)评价改革:建立“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估体系
  1.过程性评价:建立“活动参与—能力表现—反思提升”的三维过程评价指标,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反思日志。
  2.发展性评价:设计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工具,通过量表和问卷等跟踪学生价值观变化,对比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的调研数据,评估教学效果。
  3.成果展示:搭建公开展示平台,将学生的调研报告、微电影、手工艺品等进行公开展示,强化文化自信与成就感。
  三、结论
  将合肥地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既是落实新课标“增强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要求,也是培育学生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合肥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科技创新等特色资源,结合合肥市教育局“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案例及新课标要求,提出文化浸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为中学思政课改革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强资源开发与教师培训,让地域文化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源头活水”,为培养“有根有魂”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合肥市202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合肥地域文化的中学思政课特色教学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HFSKQN202511);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数字化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25yjs094)。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