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加速社会中的时间异化体验
文章字数:1753
当我们在思考什么是“好的生活”的时候,必定会涉及对时间的自由掌控。马克思划分自由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界限,并提出劳动异化的思想来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时间异化,即资本家窃取了工人的自由时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创造剩余价值。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卢卡奇关于“物化”的分析中谈到了物理空间的时间,认为合理化和机械化的劳动过程造成了工人一种直观的态度,将空间和时间看作共同的东西,把时间降低到空间的水平上。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也谈到了自由时间的异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出现在异化的自由时间之中。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指出,占据大部分个体生活的劳动时间是一种痛苦的实践,异化劳动是对快乐原则的否定。从思想传承来看,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的继承和发扬,罗萨则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时间异化的思想。
罗萨用异化概念来探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异化是幸福生活的对立面,是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关系的全面崩塌,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三个方面不断加速和急剧变化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导致主体与世界无法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性”联系,使主体感觉自己与世界脱离、相异开来,从而变成无根基的主体。
现实实践方面,在现代“加速竞赛”的逻辑下,时间规范是隐藏在主流的自由主义、个体自由感背后,约束现代社会的压倒性力量。罗萨借鉴大卫·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提到:现代社会技术的加速压缩了时间,消灭了空间,比如交通运输和传媒的加速,让我们坐飞机十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世界各地,视频通话或者VR马上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等。此外还提到了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生活步调的加速,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加速社会带来的不同步性问题,这一点在霍耐特的著作《为承认而斗争》中也有提到,霍耐特的观点是“从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开始转型,而且不断加速……所产生的结果是政治和经济领域长足发展,远远超出了传统道德的保护框架”,罗萨认为的“不同步性”则超越了道德的范畴,他认为扭曲的加速社会现象隐藏着巨大的矛盾,比如社会加速,但是大自然没有办法加速,伐木的速度大于森林生长的速度,捕鱼的速度大于海洋生物自我繁殖的速度等就会造成的社会与自然的不同步性,以及加速的社会出现政治的不同步性,政治决策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阻挡社会加速的制约因素,而这种不同步性更为深刻的就是反映在人的身上,简单来说,社会加速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体验和生活的选择,但伴随着我们要完成无尽的任务以及对时间的焦虑,我们的生命节奏被撕裂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出现了时间异化。我们很容易能想到一些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在时间管理实践中总是出现一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任务,“现在你给我写一个文案,我等下就要发布”以及临时通知“马上要开一个会,现在填一下表格”,这些任务似乎永远做不完,而且长时间下来,我们在这些劳动中会发现自己一点成长和积累都没有,时间在忙碌中似乎白白流逝了,不仅如此,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有效期也越来越短,一个主管需要在每一个季度完成业绩指标,教授如果不持续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走下坡路等等,罗萨比喻为“只能继续像仓鼠一样不停地奔跑,才能维持现状”,也就是说加速社会要求我们精力充沛地做好一个能够处理多任务的时间管理大师,并迫使我们保持随时在线的状态,更可怕的是这种时间的规训,表现出一种无可辩驳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时间”的规训下,我们不自觉地被异化了,我们总是自愿去做我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人们更容易焦虑、失眠、熬夜、情绪不稳定,这些问题亦是与时间异化相关。
作为异化的对立面,罗萨认为,建立共鸣关系是打破异化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共鸣关系中,身体被视为自我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桥梁,主体不是通过控制或者工具理性与世界互动,而是通过倾听、回应和相互转化,形成一种“双向颤动”,异化使我们与世界之间相异开来感到无能为力,共鸣则使我们重回与世界之间的非支配性关系。罗萨以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视角分析社会加速带来的“时间暴政”,他的批判理论为我们敲响警钟,提醒个体需重新审视时间价值,夺回时间自主权,以共鸣关系打破人与世界关系工具化,摆脱“时间奴隶”的困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罗萨用异化概念来探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异化是幸福生活的对立面,是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关系的全面崩塌,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三个方面不断加速和急剧变化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导致主体与世界无法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性”联系,使主体感觉自己与世界脱离、相异开来,从而变成无根基的主体。
现实实践方面,在现代“加速竞赛”的逻辑下,时间规范是隐藏在主流的自由主义、个体自由感背后,约束现代社会的压倒性力量。罗萨借鉴大卫·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提到:现代社会技术的加速压缩了时间,消灭了空间,比如交通运输和传媒的加速,让我们坐飞机十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世界各地,视频通话或者VR马上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等。此外还提到了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生活步调的加速,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加速社会带来的不同步性问题,这一点在霍耐特的著作《为承认而斗争》中也有提到,霍耐特的观点是“从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开始转型,而且不断加速……所产生的结果是政治和经济领域长足发展,远远超出了传统道德的保护框架”,罗萨认为的“不同步性”则超越了道德的范畴,他认为扭曲的加速社会现象隐藏着巨大的矛盾,比如社会加速,但是大自然没有办法加速,伐木的速度大于森林生长的速度,捕鱼的速度大于海洋生物自我繁殖的速度等就会造成的社会与自然的不同步性,以及加速的社会出现政治的不同步性,政治决策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阻挡社会加速的制约因素,而这种不同步性更为深刻的就是反映在人的身上,简单来说,社会加速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体验和生活的选择,但伴随着我们要完成无尽的任务以及对时间的焦虑,我们的生命节奏被撕裂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出现了时间异化。我们很容易能想到一些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在时间管理实践中总是出现一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任务,“现在你给我写一个文案,我等下就要发布”以及临时通知“马上要开一个会,现在填一下表格”,这些任务似乎永远做不完,而且长时间下来,我们在这些劳动中会发现自己一点成长和积累都没有,时间在忙碌中似乎白白流逝了,不仅如此,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有效期也越来越短,一个主管需要在每一个季度完成业绩指标,教授如果不持续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走下坡路等等,罗萨比喻为“只能继续像仓鼠一样不停地奔跑,才能维持现状”,也就是说加速社会要求我们精力充沛地做好一个能够处理多任务的时间管理大师,并迫使我们保持随时在线的状态,更可怕的是这种时间的规训,表现出一种无可辩驳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时间”的规训下,我们不自觉地被异化了,我们总是自愿去做我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人们更容易焦虑、失眠、熬夜、情绪不稳定,这些问题亦是与时间异化相关。
作为异化的对立面,罗萨认为,建立共鸣关系是打破异化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共鸣关系中,身体被视为自我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桥梁,主体不是通过控制或者工具理性与世界互动,而是通过倾听、回应和相互转化,形成一种“双向颤动”,异化使我们与世界之间相异开来感到无能为力,共鸣则使我们重回与世界之间的非支配性关系。罗萨以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视角分析社会加速带来的“时间暴政”,他的批判理论为我们敲响警钟,提醒个体需重新审视时间价值,夺回时间自主权,以共鸣关系打破人与世界关系工具化,摆脱“时间奴隶”的困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