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郭旭
文章字数:2648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该理论发轫于德国、成熟于苏联,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深度剖析并解决中国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质的发展路径。这一进程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我国社会实际相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紧密关联着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本文将针对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伟业提供相关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首次重大理论飞跃,其理论体系以独创性视角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深化与拓展。该理论体系涵盖多维度的实践智慧,既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双重路径探索,也涉及革命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的体系化构建;既系统阐述了政策策略的制定原则,也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这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探索取得的精神瑰宝,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更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核心作战形式,并成功开辟出一条先以农村为战略依托包围城市,进而逐步夺取全国政权的独特革命路径。随着革命进程的持续推进,为顺应革命形势变化,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本土化、中国化阐释的重大命题,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倡导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抗战胜利的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层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建设实践融合路径的探索。基于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其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以此为指引,有序开展了针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备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体系。这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不仅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跨越与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经逐步建构与不断充实完善。其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继确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二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跨越。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系统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深刻剖析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将社会主义认知提升至全新的科学高度,由此催生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随后,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期间,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解答了“建设何种政党、如何建设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开展理论探索与总结,使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得以持续深化与拓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针对新形势下的关键问题,如“发展目标如何确立、发展路径怎样选择”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系统回应,最终凝练出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此理论成果有力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升华与创新。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共同整合,首次系统归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了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跃升。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现实,敏锐洞察时代脉搏,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对中国发展、世界格局以及人民诉求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有力回应,在理论创新领域收获了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势诞生。这一思想有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其实现了新的重大跨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式飞跃。该思想体系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为新时期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的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系统且全面的回应,包括以下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坚持与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如何有效坚持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以及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关键方面。该思想精准回应了时代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其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疫情相互交织、新的风险与挑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秉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为指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通过采取关键性举措、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有效化解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深刻并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
  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切工作皆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理念。该思想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体现为民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期盼,与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之间的矛盾,并致力于推动全体民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与期盼。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指引了前进方向,助力其持续收获胜利成果,同时构筑起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实精神基石。步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重大时代使命,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与精神引领,持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扎实稳健的举措汇聚出强大的力量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伟业。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