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版
发布日期:
AI人工智能赋能广西非遗壮锦纹样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甘筱媛 马珍茂
文章字数:2625
    图1,AI生成壮锦纹样提示词表格。






  图2,AI生成的壮锦纹样设计。

  摘要:壮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有着自已独特的织锦技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传统非遗壮锦正面临着设计陈旧、传承困难等各种挑战。本文将壮锦纹样产与AI人工智能科技相互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AI赋能传统纹样设计的路径与实践应用。
  关键词:壮锦;纹样设计;人工智能;AIGC;
   1、西部地区壮锦纹样的现状
  壮锦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在传承传统纹样的同时,不断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但在市场年轻化的当下,传统纹样在创新层面也出现了明显的供需关系不足,传统纹样和产品形式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存在距离,纹样设计陈旧,未能有效融入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日常消费场景等。而纹样的设计创新多依赖个别设计师的个人感悟,缺乏系统性的、能够将壮族文化基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和工具。因此,本文正是AI赋能试图利用前沿技术破解这一悖论,在保留文化基因的前提下,为壮锦纹样的设计与创新开辟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路径。
  2、壮锦纹样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规律解析
  要对壮锦纹样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解构与智能生成,必须首先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文化密码与外在的形式法则。需要将从文化基因、构成法则与色彩体系三个维度,系统解析壮锦纹样的核心特征,为构建AI设计模型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数据基础。
  基于图腾崇拜的远古历史,蛙神是壮族古老的图腾,在壮锦中,“蛙纹”常以高度抽象化、几何化的形式出现,如菱形、米字格等结构,象征着对族群繁衍与五谷丰登的祈愿。壮族传说中,蛇(或蟒)是掌管水域的神灵。“蟒龙纹”摒弃了中原龙纹的皇权象征,更显古朴、雄健,常以蜿蜒的连续纹样出现,寓意着风调雨顺、驱邪避害。而在自然崇拜中,壮族的审美升华也在太阳与花草中得到体现,“太阳纹”是壮锦最核心的母题之一,通常位于纹样中心,以放射性的八角星或卍字符号呈现,表达了壮族先民对光明与生命之源——太阳的崇拜。“花卉草木纹”是十分经典的自然元素,如桂花、梅花、蕨菜花等本土植物,被巧妙地提炼为几何图形。这既是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歌颂,也隐喻着生命的繁荣与坚韧。壮族吉祥寓意的世俗寄托被浓缩进了“鱼籽纹”、“石榴纹”中,通过密集的点阵或多籽的果实形态,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人丁兴旺、族群昌盛的愿望。“卍”字不断头、“回纹”等象征绵长不断,寓意福寿绵长,是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双凤朝阳”、“蝴蝶朝花”等构图则寄托了和谐美满、自由恋爱的理想。 壮锦纹样是一个高度符号化的系统,其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文化叙事。对AI模型而言,学习这些纹样不仅仅是学习图案,更是学习其“纹”——“意”映射关系。
   2.1AI工具deepseek对壮锦纹样的文字解析
  Deepseek是一款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擅长对话、写作、翻译、分析等文本任务。运用文字型AI工具的特性,输入壮锦纹样的大型数据,使其解析广西壮锦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规律解析。壮锦纹样种类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自然、几何、宗教与神话纹样,也有反映农耕文明的生活场景、民族特色和现代创新的纹样。这些纹样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其文化基因主要源于图腾、自然与吉祥三个方面。
  2.2.1AI壮锦纹样解析的构成框架
  壮锦纹样在视觉组织上遵循着严谨而巧妙的构成法则,通过AI的解析秩序与韵律的美学,为AI图案生成提供可量化的结构规则:
  这些构成框架是壮锦纹样形式美的解析。在技术实现上,它们可以转化为AI模型学习中的空间不变性、模式重复性等关键特征,指导生成关键图像的骨架构建。
  这一解析为后续的“数字化解构”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在数据标注阶段,需对纹样的文化主题、骨骼结构、色彩语义进行多标签分类;在模型设计阶段,可将对称性、重复性等构成法则作为结构约束条件融入损失函数;在生成阶段,可构建基于文化语义的色彩搭配规则库。总之,本章的工作将抽象的文化美学转化为了可供计算机理解和学习的具体规则,为AI智能赋能壮锦设计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美学与文化理论基础。
   3、AI赋能壮锦纹样设计的技术路径与模型构建设计
  选择合适的AI工具能够在图像生成、设计优化等方面提供高效的使用。即梦AI是一款丰富的图像生成工具。开源免费的入门条件能覆盖大面积的用户群体。在文生图的过程中,可以和Deepseek这款文字型AI相互结合,通过Deepseek生成能够让AI解读出来的详细AI图像生成提示词,再把详细的提示词输入即梦AI,就能生成指定风格的纹样或产品设计图。
  即梦AI能对生成图像的结构进行不停的迭代修改。在进行图样生成时,可以在输入关键词时引入已训练好的壮族纹样模型,生成传统壮族纹样新的组合形式,或是融合现代元素的壮锦纹样设计。
  如何将解析出的壮锦纹样构成规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编辑后再创新,需要从数据准备、技术选型到系统构建,详细描绘AI赋能的过程与结果。可以实现纹样风格的分类、检索,并为生成任务提供学习目标。
  4、AI纹样设计实践案例展示
  基于主题词“丰收”、“喜悦”的纹样智能生成,在系统输入主题词“丰收”、“喜悦”,系统自动关联太阳纹、菊花纹、黄色调等标签,再结合提示词列表进行筛选,输入壮锦以黑为底色,红、蓝高饱和色调形成的色彩语言,生成数款以黄色为主,融合了八角纹、花草纹、蟒龙纹为变体的新纹样,准确传达了“丰收”的语义。同时,再不停进阶模型生成演练,更进一步更改模型色彩、改为饱和度低的银灰色调,尝试将花卉纹改为西式花草纹,得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壮锦纹样的设计,随后再进行一次进阶生成,使模型在保留前两次生成图形骨骼的基础上,生成了更具几何感的变体,并将色彩从传统的红黄蓝配调整为低饱和度的高级感色系,更符合当代审美。
   5、AI赋能壮锦纹样设计的价值
  本研究实践并总结出一种普适性的“AI+非遗”创新范式,通过跨学科研究将感性的、经验性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的、可计算的数据标签与规则。利用AI技术,基于解码出的形式构造规则,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创造性内容生产。但同时也要强调以人为本,AI并非能够立即取代人类的事物,而是作为超级辅助工具,提高设计效率,使得设计师的角色转变为“文化导演”和“审美过滤器”,引导AI并做出最终决策。在最后也能将生成结果快速对接现代生活场景和产业链,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吴玲楠,魏莹.AI图像生成技术在苗绣文创品设计中的运用实践——以黔西歪梳苗苗绣纹样为例[J].西部皮革,2025,47(15):51-53.DOI:10.20143/j.1671-1602.2025.15.051.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