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文章字数:1748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更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一、理想信念缺失是腐败滋生的根源所在
腐败行为的发生,表面看是权力滥用、利欲熏心,深层原因则是理想信念的崩塌和精神世界的坍塌。理想信念犹如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火墙”,一旦这道防线被突破,各种腐败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无论是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财物,还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公车私用,背后都折射出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价值追求的扭曲。从一名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最终陷入毫无纪法意识,甘于被围猎的境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理想信念坚定,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保持定力;理想信念动摇,则会思想滑坡、行为失范,最终滑向腐败深渊。
二、腐败形态新变化对理想信念的时代考验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腐败形态也在不断变异升级,给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带来新的挑战。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不断翻新,有的借助市场行为为腐败披上隐身衣,以民间借贷、低买高卖等为名行利益输送之实;有的设立影子公司、由他人代持股份,间接收受财物;有的在职时为他人谋利,退休后才收受财物,形成期权化腐败。这些腐败形式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纪律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容易侵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导致少数人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精神亚健康状态,政治热情减退、宗旨意识淡化,在工作中患得患失、不敢担当。这种思想上的“缺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型腐败诱惑时难以自持,最终突破纪律底线。
同时,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碎片化问题也削弱了拒腐防变效果。一些单位开展教育活动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不能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这些问题导致理想信念教育未能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难以有效抵御腐败风险。
三、构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拒腐防变体系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强化理论武装是根本之举。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专题学习、理论研讨、集中培训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完善制度约束是重要保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严明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实了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处分规定。要认真贯彻《条例》精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完善对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规从业行为的处分规定,让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
深化警示教育是有效途径。用好反面教材,通过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筑牢思想防线。同时,用好红色资源,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思想深处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
强化监督执纪是关键举措。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健全监督体系,强化日常监督,精准发现问题,形成监督合力,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拒腐防变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性,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1.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2.青岛润水水务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理想信念缺失是腐败滋生的根源所在
腐败行为的发生,表面看是权力滥用、利欲熏心,深层原因则是理想信念的崩塌和精神世界的坍塌。理想信念犹如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火墙”,一旦这道防线被突破,各种腐败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无论是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并收受巨额财物,还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公车私用,背后都折射出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价值追求的扭曲。从一名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最终陷入毫无纪法意识,甘于被围猎的境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理想信念坚定,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保持定力;理想信念动摇,则会思想滑坡、行为失范,最终滑向腐败深渊。
二、腐败形态新变化对理想信念的时代考验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腐败形态也在不断变异升级,给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带来新的挑战。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不断翻新,有的借助市场行为为腐败披上隐身衣,以民间借贷、低买高卖等为名行利益输送之实;有的设立影子公司、由他人代持股份,间接收受财物;有的在职时为他人谋利,退休后才收受财物,形成期权化腐败。这些腐败形式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纪律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容易侵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导致少数人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精神亚健康状态,政治热情减退、宗旨意识淡化,在工作中患得患失、不敢担当。这种思想上的“缺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型腐败诱惑时难以自持,最终突破纪律底线。
同时,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碎片化问题也削弱了拒腐防变效果。一些单位开展教育活动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不能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这些问题导致理想信念教育未能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难以有效抵御腐败风险。
三、构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拒腐防变体系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强化理论武装是根本之举。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专题学习、理论研讨、集中培训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完善制度约束是重要保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严明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实了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处分规定。要认真贯彻《条例》精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完善对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规从业行为的处分规定,让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
深化警示教育是有效途径。用好反面教材,通过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筑牢思想防线。同时,用好红色资源,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思想深处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
强化监督执纪是关键举措。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健全监督体系,强化日常监督,精准发现问题,形成监督合力,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拒腐防变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性,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1.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2.青岛润水水务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