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芜湖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书写基层科普新篇章
文章字数:1007

“十四五”期间,芜湖科技馆在省市科协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独特作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五年间行驶三万余里,开展活动近三百场,服务公众超二十四万人次,用扎实的行动书写基层科普的精彩答卷,并荣获2024年度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打造科普轻骑兵
芜湖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12月,现有注册志愿者49人。2021年更新配备的新型中型科普大篷车,替代了原有老旧车辆,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和参观体验。车辆配备基础展品25套(件),涵盖基础物理、人工智能、卫生健康、低碳环保等领域。全馆员工充分发挥多面手作用,均担任科普讲解员,形成了专业的科普服务队伍。
“十四五”期间,芜湖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始终坚持以“服务基层、普惠群众”为宗旨,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8月,累计行驶里程31274公里,开展活动276次,服务公众248370人次,各项数据均通过严格审核,充分体现了科普大篷车工作的显著成效。
打造特色科普品牌
科普大篷车紧密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非遗中的科学”“中秋奇妙夜”等特色活动,打造差异化科普IP;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面向青少年开展“AI机器人编程体验”,面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养生”知识,面向农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实现了科普服务的精准投放。
同时,芜湖科技馆加强与教育局、团委等部门合作,将大篷车活动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与流动科技馆、社区科普课程等资源联动,发挥市科普场馆联盟优势,形成科普合力;通过“党建+科普”双轮驱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专题培训,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普实践。
彰显科普价值
“十四五”期间,大篷车项目荣获多项荣誉:2022年获评全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典型、芜湖市“最美志愿服务团队”;2023年获“安徽省巾帼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称号。2024年8月,《人民日报》刊发专题报道《科普,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项目负责人陈文尧在文中讲述了她从大篷车“受益者”到“传承人”的蜕变历程,展现了科普工作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五载耕耘,三万里路。芜湖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以车轮丈量科普之路,用真情播撒科学种子,在江淮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科普画卷。展望未来,芜湖科技馆将继续履职尽责,推动科普大篷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推进公共科普服务均等化作出更大贡献,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追梦之路。
(全媒体记者 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