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0.8公里”共享科普:构筑家门口的科学温暖共同体
文章字数:1242
    科普研学游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将优质的公共科普服务精准、高效地送达每一位居民,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蜀麓苑社区以居民点与社区服务中心“最远0.8公里”的地理特征为名,寓意着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决心,充分利用周边科技企业集聚的区位优势,就近整合资源,致力于在居民“家门口”构建一个全龄段、多维度、可持续的科学普及服务体系。
  构建“三聚焦”实施路径
  项目以青少年群体为切入点,将“小切口”做出“大文章”。通过精心设计“未来发明家公益课堂”“‘社区创造之星’作品鉴赏”“基础科学探秘”与“安全科学实践”等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系列公益课程,社区每月稳定开展不少于4场主题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与创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巧妙采用了“以儿童带动家长”的模式,吸引整个家庭走进、了解并参与社区事务,不仅强化了社区居民的普适性科学应用能力,更以此为纽带,将课程体系稳步扩展至中老年群体,形成了覆盖青、中、老三代的完整科普课程链。
  人才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项目从辖区老、中、青三类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开发区大数据、环境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成功孵化并培育了“创未来”科普志愿服务队。该项目原计划招募志愿者不少于30人,实际已吸引了49名科技工作者加入,远超预期目标。
  项目以科技活动为支点,有效撬动了居民、学校、企业、专业团队等四方力量共同汇入社区。通过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科普教育室”等现有场地资源,让这些阵地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社区实现了资源的效能释放与多方力量的协同增能,最终让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实现“三个一”总体目标
  经过近年来的扎实实践,项目年均开展活动62场次,服务超过2800人次,基本实现了“三个一”的总体目标。
  一个品牌,带动“三色”科学文化圈。社区成功打造出“0.8公里”科普品牌,并根据青、中、老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发展出寓意青春探索、蓝色智慧、红色热情的“青蓝红”三色科学文化圈。已有6家辖区科技企业主动加入社区基础科学服务平台,与49名科技志愿者共同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科普文化氛围。
  一个平台,联动“五方”共建力量。社区搭建的“0.8公里”科学活动平台,已成为联动各方的核心枢纽。截至目前,已成功带动3所学校、11家企业、7个小区党支部、5家物业公司以及8支居民自组织参与其中。
  一个支点,撬动“六大”服务平台落地。以科技活动为创新支点,项目成功引进了六大实体化科学技术服务平台:社区基础科学实验阵地、社区先进发明试制角、社区创新影像实验室、社区公益科技沙龙、知识产权社区服务中心、国际科学竞赛报名点。这些平台的落地,真正实现了社区释能、多方增能、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项目的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示范项目等荣誉,并荣获2024年度安徽省“最美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称号。
  (全媒体记者 刘正)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