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大学研究新型电容式 机制引领X射线三维成像革新
文章字数:416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师亚萍)近日,据记者获悉,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朱子尧、徐秀敏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云龙副研究员合作,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X射线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揭示了一种基于高离子浓度软晶格半导体电容信号的新型X射线探测机理,并基于此实现了X射线成像与三维结构重构。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高灵敏度被视为下一代X射线探测材料,但其在直流偏压下易发生离子迁移,导致信号迟滞、伪影甚至材料失效,制约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发现该类材料在辐照前后界面结电容发生显著变化。据此,提出采用低交流偏压下的电容信号读出新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电流模式中的材料降解问题。
  该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信号稳定性与一致性,还实现了高精度X射线三维结构重构成像。研究成果为钙钛矿基X射线探测器提供了全新的工作范式,有望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医疗、安检等实际应用场景,是安徽大学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