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实梗阻与路径探究
文章字数:1510
微视频泛指短视频,通常时长在3~5分钟左右,具有容量小、内容精、针对性强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与认同。通过运用微视频,教师能更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涵,同时还能减少学习思政课的枯燥感。微视频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微电影、视频剪辑短片等。
一、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实梗阻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认识不明确。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微视频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思想政治课课时较少,一周仅有两三节课,且高中思想政治课模块多、知识点复杂,部分内容较为抽象。这使得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甚至高考。
其次,部分教师功利思想较重,对自身要求较低。部分教师只在上示范课和授课比赛时才会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插入契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以此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只是做做样子,并未真正从内心认同微视频的价值。而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沿用旧有教学模式,不引导学生思考,也不允许学生质疑,仅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甚至讲课时间都很少,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
最后,部分教师对微视频教学效果的反思能力不强。没有反思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部分教师在使用微视频后,不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仅追求课堂热闹。由于时代差异,教师与学生存在较大思想隔阂,部分教师仅将教育工作视为一份职业,而非事业,只求“上完课”,不求“上好课”,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后便认为达成了教学成果,反思能力欠佳。
二、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基本路径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基本路径如下:
首先,加强教师微视频筛选与制作技能培训。学校应组织教师参与微视频制作技能培训及比赛,以提高教师对微视频的认可度;同时,创设微视频交流平台,每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针对老教师在使用或选取微视频时遇到的问题,安排在微视频使用方面精通的教师提供帮助。
其次,提升教师运用微视频教学的综合能力。教师选择微视频时需结合教学单元目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了新鲜热闹而使用,微视频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还要结合班级特点选择微视频,对于活跃的班级,应选择风格相对和缓的教学资源,以确保课堂的可控制性,将教学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这要求教师对微视频进行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此外,课堂上运用微视频要把握好“度”,每个视频时长尽量不超过3分钟,每节课不超过三个视频,否则会让学生误以为思想政治课是娱乐课,降低自我要求,导致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播放视频前务必向学生说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避免仅图新鲜热闹而弱化微视频的实际意义。
最后,提升学生对微视频教学的认可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及时给予针对性评价。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出具体可感的评价,而非简单的“你真棒”这类华而不实的表述,可采用“某某同学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某某同学很勇敢”等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应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感兴趣的视频类型,花时间搜寻或让学生推荐喜欢的微视频,并积极挖掘视频背后隐含的知识点,将微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虽面临部分教师认知偏差、运用能力不足等现实梗阻,但通过加强教师微视频筛选与制作技能培训、提升教师运用微视频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对微视频教学的认可度等路径,可破解难题。这既需要教师主动转型,又需要师生协同,如此才能让微视频真正服务于思政课育人目标。
一、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实梗阻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认识不明确。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微视频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思想政治课课时较少,一周仅有两三节课,且高中思想政治课模块多、知识点复杂,部分内容较为抽象。这使得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给学生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甚至高考。
其次,部分教师功利思想较重,对自身要求较低。部分教师只在上示范课和授课比赛时才会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插入契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以此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只是做做样子,并未真正从内心认同微视频的价值。而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沿用旧有教学模式,不引导学生思考,也不允许学生质疑,仅要求学生背诵“重点”,甚至讲课时间都很少,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
最后,部分教师对微视频教学效果的反思能力不强。没有反思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部分教师在使用微视频后,不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仅追求课堂热闹。由于时代差异,教师与学生存在较大思想隔阂,部分教师仅将教育工作视为一份职业,而非事业,只求“上完课”,不求“上好课”,简单完成教学任务后便认为达成了教学成果,反思能力欠佳。
二、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基本路径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基本路径如下:
首先,加强教师微视频筛选与制作技能培训。学校应组织教师参与微视频制作技能培训及比赛,以提高教师对微视频的认可度;同时,创设微视频交流平台,每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针对老教师在使用或选取微视频时遇到的问题,安排在微视频使用方面精通的教师提供帮助。
其次,提升教师运用微视频教学的综合能力。教师选择微视频时需结合教学单元目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了新鲜热闹而使用,微视频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还要结合班级特点选择微视频,对于活跃的班级,应选择风格相对和缓的教学资源,以确保课堂的可控制性,将教学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这要求教师对微视频进行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此外,课堂上运用微视频要把握好“度”,每个视频时长尽量不超过3分钟,每节课不超过三个视频,否则会让学生误以为思想政治课是娱乐课,降低自我要求,导致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播放视频前务必向学生说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避免仅图新鲜热闹而弱化微视频的实际意义。
最后,提升学生对微视频教学的认可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及时给予针对性评价。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出具体可感的评价,而非简单的“你真棒”这类华而不实的表述,可采用“某某同学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某某同学很勇敢”等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应与学生交流,询问他们感兴趣的视频类型,花时间搜寻或让学生推荐喜欢的微视频,并积极挖掘视频背后隐含的知识点,将微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虽面临部分教师认知偏差、运用能力不足等现实梗阻,但通过加强教师微视频筛选与制作技能培训、提升教师运用微视频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对微视频教学的认可度等路径,可破解难题。这既需要教师主动转型,又需要师生协同,如此才能让微视频真正服务于思政课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