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探讨
李佳阳
文章字数:2484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目前时代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及宣传方式的需求,需转变观念,不断提升信息的融合能力并合理运用新技术,这样才能够适应传媒行业发展需求,产出优质新闻产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
  关键词:新闻编辑;意识创新;融合能力
  目前网络新闻和短视频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传媒行业的传播方式。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受到冲击,新闻编辑需打破传统框架来适应新的内容传播节奏。且在受众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前提下,新闻内容除了一定要真实准确外,还要有更加丰富的呈现形式和互动体验,因此,要着力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这样才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新闻产品,吸引并留住受众。
  一、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必要性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网络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阵地。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凭借专业采编团队、严格审核机制,成为权威信息的发布者,是国民获取时政要闻、了解社会动态的主要渠道。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爆发式崛起,新闻传播的生态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海量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限制,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转而成为主动参与者,这种交互形式无意间提升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由此新闻编辑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主动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着力强化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以多元且优质的新闻产品来应对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统筹多平台资源,让新闻内容能够精准分发到对应的平台并得到有效传播。
  二、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
  创新是突破固有模式、以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融合则是打破工作及资源的界限、实现新闻价值的协同增效。在媒体生态快速迭代的当下,新闻编辑日常工作中,要想满足受众对复合型信息的需求,就必须提升创新意识以及融合能力。
  (一)秉持转型观念,培养创新思维。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链条的核心环节,承担着信息筛选、内容加工与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准确性与传播有效性。在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播技术迭代加速的大环境下,要想突破传统采编模式的局限、适应受众对多元内容的需求,新闻编辑就一定要有开放包容、动态迭代的思维方式。要勇于跳出“采写编评”的传统框架,不断培养自身对新兴传播形态的敏感度与创造力。一是培育跨界协同的合作意识,强化采编部门与技术、运营团队的协作沟通力度,在选题策划阶段与多媒体制作、渠道分发等环节人员协同合作,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平台分发”的协作模式;二是构建动态学习的思维机制,保持对新兴传播形态的敏感度,建立常态化学习习惯。定期梳理行业内的创新案例,主动学习新的内容发布平台运作技巧,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技术对内容呈现的有效作用,进而产生将新技术与内容创新结合的创意构想。
  (二)提升融合能力,做好内容创新。如果说新闻编辑是新闻工作的核心之一,那么新闻内容则是新闻的关键所在,不论新闻媒体发展到哪个阶段,新闻内容的质效始终是新闻发展的根本。第一,深耕题材挖掘,实现视角融合创新。将政策文件、社会现象、个体故事等多元素材进行关联整合,从不同维度挖掘题材的深层价值。例如在报道民生政策时,既结合政策条文的专业解读,又融入普通民众的实际体验,通过“宏观政策+微观故事”的视角融合,让新闻内容既有权威性又具感染力;第二,优化表达语态,推动风格融合创新。调整传统新闻中过于刻板的叙事模式,在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融入更贴近受众的表达风格;第三,重构内容结构,进行逻辑融合创新。改变线性叙事的单一结构,在新闻开篇就编写关键内容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再通过不同逻辑线索展开叙述。例如在事件报道中,先明确事件核心影响,再分别从事件背景、发展过程、各方反应等角度进行阐述,让内容层次清晰且富有张力,增强受众的阅读黏性。
  (三)坚持新闻原则,用好新兴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传媒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着新闻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新闻编辑要坚守“真实性、客观性、公益性”的核心原则,并主动学会利用新兴技术:第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借助AI算法对巨量的新闻素材进行初步过滤,再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深入挖掘;第二,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可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追踪用户阅读行为,比如监测某一社会议题的讨论热度、用户停留时长及互动关键词,以此判断公众关切点,进而调整报道角度;第三,打造沉浸式报道场景。以内容为本,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运用VR、AR、MR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推出全息化、可视化,沉浸式、交互式新闻产品,丰富内容形态、呈现方式、传播样式,强化新闻报道的表现力、感染力。
  (四)建立反馈机制,实现动态提升。要想巩固新闻创新实践的成果,明确编辑融合能力的提升方向,就要有科学的反馈体系,以此来不断反推编辑对内容生产逻辑进行优化。第一,搭建多渠道反馈入口,在新闻短视频的评论区、媒体App的意见征集板块、社交平台的私信互动等模块设置固定反馈通道,鼓励受众直接表达对新闻内容的看法;第二,建立数据监测台账,重点追踪创新内容的传播数据,如互动率、完播率、转发路径等,通过对比传统内容与创新内容的数据差异,定位创新手法的优势与不足;第三,实行编辑内部互评机制,在团队内部对创新作品进行交叉点评,然后将收集到的受众反馈、数据结论、内部评价分类整理,形成详细报告,以此来明确需要调整的创新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媒行业快速变革的当下,新闻编辑的能力对提升新闻传播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应对网民规模扩大、传播方式转变等现实状况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保持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后续新闻编辑要持续强化创新和融合的能力,在坚守新闻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怀化日报社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