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雷冬梅
文章字数:1704
  摘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渐变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力量,凭借其出众的语言生成、图像分析与个性化交互能力,为课堂设计、实践拓展、资源配置等赋予了创新的支持,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培育基地,思政实践教学对达成立德树人目标意义重大。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思政实践;高职教育;教学创新
  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成为推动各行业深度革新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技术赋能价值凸显。思政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与理想信念的关键,学生认知、信息获取及兴趣变化大,传统教学手段亟须升级。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实践教学的主要优势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生成能力,能迅速生成与课程主题契合的教学素材,为思政实践活动提供支撑。基于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思政主题,系统可自主生成时代人物事迹、历史情境对话、红色文化故事等内容,既为教师节省备课时间,又使教学内容更贴合时代、贴近生活、契合学生认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利用生成的“青年榜样逸事”等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思想认同和文化自信,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该技术还能实现教学内容多维呈现与立体扩散,改变传统讲授模式。引入智能系统后,学生可与虚拟人物对话、参与情景模拟、观看场景小剧集,甚至与“AI辅导员”互动,实现“沉浸式参与”,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教学中与虚拟“革命先烈”交流,强化认知、激起共鸣。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智能驱动的教学场景。依托于学校已有的数字教学平台,以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途径,可搭建起具有多样化、情境化、交互性的智慧教学场景,像建造虚拟红色文化展示场所,引领学生在数字化空间中“沉浸式体悟”党的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精神、国家重大成就等内涵;推出政策演绎实训舱,让学生跟随智能系统的引导,模拟参与政策规划与社会管理事项,感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核心内涵。以生成式AI为基础构建的虚拟实训环境能大幅降低教学组织成本,同时提升教学的灵活及创新水准,学生参与活动时不只是“知其大略”,更可以探究其背后因,由此达成思政教育知行相融合。
  (二)打造教师—技术协同的教学机制。若想让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应用,教师的引导与整合不可少,由此需要建立教师跟技术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应按周期组织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及教学沙龙,增进教师对新技术的认识与应用水平;鼓励教师把生成式AI工具灵活渗透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全程,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同技术手段的深度结合。不妨在校内设立“人工智能思政教学创新工作坊”,召集跨学科团队合作生成教学案例、搭建课程资源框架、分享教学成果精华,营造全员合力推动育人的有利环境,教师充当着主导、设计与引导的角色,借助技术的辅助,其作用会进一步突显,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会实现协同提升。
  (三)完善评价与反馈体系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学评价体系搭建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借助AI系统的过程性记录效能,可构建涵盖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反思的全流程评估体系,打破传统以考查为主的单一格局。系统依据学生与AI互动频率、主题讨论深度、个性化任务完成水平等指标量化评定学生表现,还能开展语言情感分析及价值观倾向鉴别,跟踪学生思想成长。这为教师精准教学、分类指导提供依据,通过科学评价反馈,实现从“教”到“学”再到“成长”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思政实践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三、结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职思政实践教学赋予新的动能,引发教学内容、方式跟评价体系的多方面创新,在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实践阶段,要积极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价值指引、思维开拓与能力塑造方面的独特功效,经由搭建协同机制、强化系统支撑,逐步增强思政育人的科学属性与实际成果,助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唐玉溪,何伟光.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四史”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0):123-127.
  [2]任慧英,宁昱婷.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思政工作发展探析[J].两岸终身教育,2024,27(04):61-67.
  作者单位: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