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1949—1956年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宣传工作研究
蔡子鸣
文章字数:1406
  1949—1956年,是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疆地方政府将宣传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各基层组织、地方团体、学校教育机构和群众积极分子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党的理论文化,落实党的生产要求。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政权组织在基层的建立,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革命性的实践诠释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工作的内涵,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工作发展的历史图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就要求对各地区群众展开“关于目前时事(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宣传活动”。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宣传工作首先由干部发起,再深入到群众中去,由县而后农村逐渐扩展到农牧区。宣传工作开展之前还会对各地的宣传干部进行集训,让干部在“思想上初步对时局”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向区乡村群众进行扩大宣传。宣传工作人员一般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和农牧民代表大会,广泛地结合文娱活动,向百姓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这一套以干部为主导的宣传工作方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群众纷纷表示要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战场。据统计,仅在焉耆专区,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到1951年10月,人民群众就累计捐赠物资超过7亿元。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建立了一批小学、中学,此外还广泛设立民间教育机构。这些教育组织在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红色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的学校教学内容采用分班制,因为教材有限,每个班上课只有“国语算数课本教材”,但依然保证每周进行一次为时一小时的政治学习,汉文授课班则保证每日两小时的政治学习,且一直没有中断过。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将“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领袖毛泽东”等语句写在黑板上,作为同学们识字学习的开始。
  1949—1956年,党的各项工作指示通过地方政府所构建的基层宣传网络传播到了每家每户。在土地改革运动期间,地方政府为了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组织了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学校教育向学生灌输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向父母宣传土改政策;此外,土改工作组还帮助农民搬苞谷、拾棉花,并利用农业耕作时的休息时间进行土改政策的宣传贯彻,很多农民就表示“地主好比一棵树,去年没了皮,今年要去根”。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蒙古族聚居地区宣传工作的重要经验,集中体现在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将党的政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深化宣传效果。以基层干部、学校教育机构、团体组织和群众积极分子为载体,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不仅使党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推行,还促进了群众思想转变,更重要的是持续提升了民众的社会主义意识。
  基层干部在宣传合作化政策时,还将中国的革命任务同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指出:“我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就是改变国家由生产落后贫穷的农业国家变为先进富裕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这就是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号召农牧民们加入合作社,强调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的“唯一基础”。此外,还鼓励已建成的合作社和国营农场革新生产方式:合作社要大力推广“手拉的转式农具”,国营农场要使用“机拉农具”,同时要注意培养机械类的人才,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