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3版
发布日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思考
对外经贸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罗冉芳
文章字数:3941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基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本研究在分析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党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等四个方面的创新路径。
  关键字: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基层党建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组织支撑和群众基础,将党的领导切实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能够确保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一、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
  (一)进展和成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各地积极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以陕西省为例,该省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从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社区治理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为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许多社区通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资源,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和重要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到这一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党组织引领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一些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无法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要求。在组织活动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其二,治理主体协同困难。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协同合作存在障碍。一方面,部分党组织对其他治理主体的引导和支持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导致各主体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中,党组织没有与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各方行动不一致,导致整治效果不佳。
  其三,资源整合利用不够。社区治理中存在资源分散、整合利用不足的问题。社区内的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组织中,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导致资源闲置浪费,无法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例如,一些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文化、体育设施资源,但由于缺乏与社区的沟通合作,这些资源无法向社区居民开放,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四,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参与渠道和参与意识淡薄等。一方面,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参与渠道有限,且参与程序不够便捷,导致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成本较高,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无关,不愿意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二、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党组织建设,提升引领能力
  第一,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是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的基础。对于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可按照网格、楼栋等划分,成立多个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某大型社区,通过划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一个党支部,党支部下设若干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负责联系一定数量的居民,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反馈社区问题,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全面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定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例如,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建立健全党员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发挥作用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党员在社区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第一,明确各治理主体职责。清晰界定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的前提。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社区治理的总体目标和规划,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例如,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中,党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各方进行协商讨论,确保决策符合党的政策和居民的利益。
  第二,建立协同合作平台。搭建社区治理协同合作平台,是促进各治理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的重要举措。可以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党组织牵头,定期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等召开会议,共同商讨社区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通过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各方共同协商改造方案、资金筹集、后续管理等问题,形成合力,推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协同合作平台。例如,居民可以通过社区治理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反映社区问题、提出建议,各治理主体也能够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协同合作平台,打破各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工作联动,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
  第一,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对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人力资源方面,充分挖掘社区居民的潜力,建立社区人才库,根据居民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物力资源方面,整合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场地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财力资源方面,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等,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用于社区治理和服务。
  第二,引入外部资源。积极引入企业、公益组织等外部资源,是拓宽社区治理资金和资源渠道的有效方式。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社区商业合作、企业赞助等方式,吸引企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例如,与企业合作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社区提供场地和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在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公益项目。如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项目,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通过引入外部资源,丰富社区治理的资源供给,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四)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认识,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是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基础。可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宣传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开展社区治理知识培训,向居民普及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工作流程,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
  第二,完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是保障居民参与权利、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关键。可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如居民议事会、社区协商会等,让居民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
  第三,建立居民参与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治理工作的监督。居民可以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和效果进行监督,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建立居民参与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提供优先服务等,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三、研究展望
  未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发展前景广阔。在理论研究层面,需进一步深化对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内在机制和规律的探索。在实践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区治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建引领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园园.党建何以引领社区共同体建设?——以成功互动仪式的联合生产为分析框架[J].社会主义研究,2025,(04):113-122.
  [2]王可园.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J].中州学刊,2025,(06):5-14.
  [3]曾毅,刘中兴.党建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J].理论视野,2024,(09):87-92.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