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方仲冬
文章字数:2709
  摘要:聚焦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探究当前二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地改进策略。明确当前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滞后、征兵宣传吸引力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结合新时期国家对国防建设和兵员征集的新要求,逐步优化教育体系、创新宣传模式、完善保障机制,以期为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提高征兵工作成效提供参考,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优质兵员。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征兵工作;问题;对策
  “国防”是国家赖以生存、谋求发展的安全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开展国防教育、为军队输送高素质兵员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好高校征兵工作,提升兵员质量、优化兵员结构,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不尽如人意,在各细节处均有问题,严重制约着国家安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国防教育内容单一、固化,与前沿信息战、智能化作战理念实践衔接不足,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和军事科技有所脱节,且教学形式单一,仅以传统战争和历史案例的介绍讲解,不足以强化学生对现代国防理念的认识,仅以课堂讲授和少量观摩实践,不足以提升学生的现代国防技能素养。其次,征兵宣传工作吸引力不足、影响力有限。宣传内容同质化严重,还停留在政策条文罗列和义务号召层面,对大学生关注的军营成长路径、职业发展前景、学业衔接保障等个性化需求回应不足。加之,宣传渠道比较传统,对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新媒体平台运用不熟练,难以契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就是政策相关问题,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出现梗阻,部分高校对征兵优待政策的解读不够细致,在学业保留、就业扶持、经济补助等具体事项上执行标准不统一。当然也有学校对后续衔接、管理和保障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统一体制内的国防和征兵出现割裂,影响最终的政策效能发挥[1]。
   二、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针对性改进策略
  (一)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设计的国防相关必修课程,也是筑牢其国防认知基础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倾力支持国防教育,弄清国防教育的新思想和新内涵,并加以改革。我们都知道,伴随着国家由大向强的发展进程,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矛盾频发,国家时刻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有关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对此,各大高校更应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的内在关系,全面找准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领域的结合点,着力推动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在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中,凝聚思想共识,将国防教育视为巩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发挥好国防教育铸魂育人的功能作用。尤其加大力度推广线上选修课程,以“学分制”做出严格要求,在各个阶段必须修满学分才能够毕业,配合部分线下作业、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以“三步走”推进国防教育现代化、全面化建设。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主要实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硬性要求关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研发和推广[2]。
  (二)增进爱国情感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实施,明确要实现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塑造,涉及范围广,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关于增进大学生对开展国防教育的情感认同,就必须以爱国主义精神来引领思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寄托,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因此,高校要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统领,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选取知识分子典范、伟大科学家与军事家的经典案例实施教学,首先,将恰当的综合性、真实性、教育性案例融入课堂中,并借助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同步到学生端。组织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和深入探究,必要时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抢答、讨论等,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案例场景中深入探索与思考。最后,在学生的梳理和总结之上进一步点评,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学习任务……
  (三)提高新生军训质量。《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全面提高学生军训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学生军训综合育人功能,为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生血性培育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国防教育质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必须严格践行《意见》要求,常态化、系统化、实战化组织学生军训,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提升学生的血性胆气。内容上,突破队列训练局限,融入战术基础、战场救护、防空疏散一类实用技能,模拟突围增援、救援被俘人员等场景,增设信息战、无人机操作等现代化军事元素……形式上,联合驻地部队开展野外拉练实战,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设计红蓝对抗、应急处置等环节,强化学生的战术思维与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由现役军人、退役大学生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官团队,严格规范训练标准,筑牢国防根基[3]。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是两项重要课题,虽然面临教育教学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宣传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政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但仍然可以通过方案设计彻底转型,需要一线教育者、管理者做出规划。相信通过优化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征兵宣传模式、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能够真正增强大学生群体性国防意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当然,未来还须结合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持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路径。
  参考文献:
  [1]杨煌,王娜,丁青.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云南农业,2023(12):42-44.
  [2]王泽宾,闫利兵,赵勇.“强军梦”视域下高校退役复学学生在国防教育征兵工作中时效性提升探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106-109+80.
  [3]杨群.大一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征兵实效性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8(17):176+178.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