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合肥知冷低温科技为中国量子计算“制冷”
文章字数:1521
在量子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一台能够创造并维持接近“绝对零度”极低温环境的设备,已成为争夺战略制高点的关键装备。它如同一位“超级冰工”,为娇贵而强大的量子计算芯片提供一个绝对“冷静”的思考空间。在安徽合肥,一家成立仅两年多的年轻科技企业——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其卓越的“制冷”技艺,在国内乃至国际极低温领域刻下自己的名字。
从实验室走出的“产业尖兵”
合肥知冷低温科技的诞生,深深烙印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因。它脱胎于安徽大学王绍良、单磊团队在极低温稀释制冷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项目成果。2023年5月31日,承载着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使命,公司正式扬帆起航。这是一家集极低温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咨询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目标明确而坚定:攻克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赖以发展的极低温环境保障瓶颈。
公司的“拳头产品”,正是基于安大团队成果迭代升级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连续运行最低温度7.45mK(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制冷功率18μW@20mK、650μW@100mK,10mK样品空间深度达到526mm,降温时间(300K至10mK)小于30h,满足相关科研及产业需求,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性能卓越,定义“中国标准”
衡量一台稀释制冷机的优劣,远不止看它能达到多低的温度。合肥知冷低温科技的产品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均表现优异。强劲制冷:在100mK这个关键温度点,制冷功率高达650微瓦(μW);即便在更低的20mK,仍能保持18μW的制冷能力,为量子芯片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冷却力”。空间充裕:10mK温区的样品空间深度达到526毫米,为复杂的量子比特结构和测量线路提供了宽敞的“工作间”。高效降温:从常温300K降至极低温10mK,整个过程耗时少于30小时,显著提升了科研与产业应用的效率。
这些硬核指标,共同构成了满足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研究与产业化需求的坚实基础。公司的主营产品ZL-DR400型和ZL-DR1000型稀释制冷机,已实现对国外同类型产品的完全替代,有力支撑了我国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
产品谱系拓展,量产能力初具
除了核心的稀释制冷机,知冷低温科技还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延展能力。公司研发了涵盖2K制冷机型低温系统、1K低温系统、300mK氦三低温系统等多种超低温设备,能够为不同科研和工业场景提供多样化的低温环境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市场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年轻的企业已成功跨越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产品的关键一步。2023年10月,开始市场商业化量产,公司目前已建成一套能满足年产60套极低温仪器设备需求的产线,标志着其生产制造体系趋于成熟稳定。与此同时,技术的迭代升级从未止步:更高制冷功率的3000μW、6000μW乃至
10000μW型号已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中,预示着其技术护城河将不断拓宽,产品谱系日益丰富。
在荣誉方面,公司亦是捷报频传:先后被认定为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入库企业、2023年度合肥高新区深科技企业、2023年度市“成果转化团队之星”、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合肥市2024年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这一系列资质与荣誉,是社会各界对其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潜力的双重嘉奖。
为量子未来注入“中国冷源”
走进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的不仅是尖端科技带来的震撼,更有一股蓬勃的创业激情与报国担当。在省市区各级领导及安徽大学的持续关怀与指导下,这颗从校园破土而出的科技新苗,正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
极低温技术,是开启量子世纪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论文走向产线。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在追逐“绝对零度”的极限征程中,中国力量正后来居上,并为全球量子科技的竞逐赛场,持续输送着稳定而强大的“中国冷源”。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国原始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交响乐中,一段激昂而动人的乐章。(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从实验室走出的“产业尖兵”
合肥知冷低温科技的诞生,深深烙印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因。它脱胎于安徽大学王绍良、单磊团队在极低温稀释制冷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项目成果。2023年5月31日,承载着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使命,公司正式扬帆起航。这是一家集极低温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咨询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目标明确而坚定:攻克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赖以发展的极低温环境保障瓶颈。
公司的“拳头产品”,正是基于安大团队成果迭代升级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连续运行最低温度7.45mK(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制冷功率18μW@20mK、650μW@100mK,10mK样品空间深度达到526mm,降温时间(300K至10mK)小于30h,满足相关科研及产业需求,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性能卓越,定义“中国标准”
衡量一台稀释制冷机的优劣,远不止看它能达到多低的温度。合肥知冷低温科技的产品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均表现优异。强劲制冷:在100mK这个关键温度点,制冷功率高达650微瓦(μW);即便在更低的20mK,仍能保持18μW的制冷能力,为量子芯片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冷却力”。空间充裕:10mK温区的样品空间深度达到526毫米,为复杂的量子比特结构和测量线路提供了宽敞的“工作间”。高效降温:从常温300K降至极低温10mK,整个过程耗时少于30小时,显著提升了科研与产业应用的效率。
这些硬核指标,共同构成了满足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研究与产业化需求的坚实基础。公司的主营产品ZL-DR400型和ZL-DR1000型稀释制冷机,已实现对国外同类型产品的完全替代,有力支撑了我国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
产品谱系拓展,量产能力初具
除了核心的稀释制冷机,知冷低温科技还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延展能力。公司研发了涵盖2K制冷机型低温系统、1K低温系统、300mK氦三低温系统等多种超低温设备,能够为不同科研和工业场景提供多样化的低温环境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市场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年轻的企业已成功跨越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产品的关键一步。2023年10月,开始市场商业化量产,公司目前已建成一套能满足年产60套极低温仪器设备需求的产线,标志着其生产制造体系趋于成熟稳定。与此同时,技术的迭代升级从未止步:更高制冷功率的3000μW、6000μW乃至
10000μW型号已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中,预示着其技术护城河将不断拓宽,产品谱系日益丰富。
在荣誉方面,公司亦是捷报频传:先后被认定为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入库企业、2023年度合肥高新区深科技企业、2023年度市“成果转化团队之星”、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合肥市2024年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这一系列资质与荣誉,是社会各界对其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潜力的双重嘉奖。
为量子未来注入“中国冷源”
走进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的不仅是尖端科技带来的震撼,更有一股蓬勃的创业激情与报国担当。在省市区各级领导及安徽大学的持续关怀与指导下,这颗从校园破土而出的科技新苗,正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
极低温技术,是开启量子世纪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论文走向产线。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在追逐“绝对零度”的极限征程中,中国力量正后来居上,并为全球量子科技的竞逐赛场,持续输送着稳定而强大的“中国冷源”。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国原始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交响乐中,一段激昂而动人的乐章。(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