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稻虾共作 一田双收
文章字数:1139
近日,在霍邱县三流乡长岗村的田野里,再生稻的二茬稻泛着青绿,几抹金黄点缀其间,收获季即将到来。
稻虾种养大户方后继来到自家田边,仔细检查虾苗生长情况。“最近气温还可以,放下去不久的虾苗长得很不错。等到明年正月十五之后,我家的小龙虾就能上市了,那时价格可高了!”方后继说。
2016年,从上海返乡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方后继,还对当地推广的稻虾产业心存疑虑。“以前没听说过在稻田里养虾的,也没有尝试过。后来村里、乡里介绍了好几次,我才在自家十几亩田里试着搞稻虾种养。”方后继告诉笔者,从稻虾种养中尝到甜头后,2021年,他流转100亩土地,开始大力发展稻虾种养。
“一季稻一季虾,本来就比过去的一季稻一季麦收入要高。近几年咱们县又推出了新技术,将再生稻种到稻虾田里,收益更高了。”方后继告诉笔者,在新的“两稻两虾”模式下,每亩地可以多收至少150公斤水稻,多捞十几公斤小龙虾,综合收益比过去要高出1500多元。“这几年我愈发感到回家乡是对的,养虾比打工更有盼头。”方后继笑眯眯地说。
在霍邱县,小小一只虾在这几年让许多和方后继一样的农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稻虾综合种养成为霍邱县农业的一张“王牌”。
“2015年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全县只有5.4万亩稻虾田。因为技术门槛低、见效快,脱贫攻坚胜利时我县稻虾田规模扩大到了70.3万亩。这几年稻虾综合种养的规模还在扩大,目前已达到94.2万亩。”霍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进村告诉笔者,如今霍邱县拥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场1个,省级万亩示范区5个,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超过86亿元,农民直接增收达24亿元。霍邱县获得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等称号,“霍邱龙虾”被认定为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霍邱小龙虾”获批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大国农匠”、安徽省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业静眼中,过去几年是六安市稻虾产业寻求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一稻一虾模式已经摸到了效益的‘天花板’。这几年,我们公司和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总结一稻两虾、两稻两虾的新模式经验,同时也在尝试将罗氏沼虾、澳洲蓝龙虾等新品种加入稻虾种养模式当中,通过挖掘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稻虾产业的效益。”薛业静说。
“近年来,稻虾综合种养凭借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显著效益,成为我市解决‘非粮化’问题,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稻虾综合种养规模达到160余万亩。”六安市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胡恒龙表示,综合考虑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等多方因素,六安市的稻虾产业将从“大养虾”向“养大虾”“错峰养虾”“多元养虾”转变,将加强良种选育、突破虾苗集约化繁育技术瓶颈,加快技术升级迭代,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让稻虾产业成为促进稳粮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黄金”产业。(袁野)
稻虾种养大户方后继来到自家田边,仔细检查虾苗生长情况。“最近气温还可以,放下去不久的虾苗长得很不错。等到明年正月十五之后,我家的小龙虾就能上市了,那时价格可高了!”方后继说。
2016年,从上海返乡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方后继,还对当地推广的稻虾产业心存疑虑。“以前没听说过在稻田里养虾的,也没有尝试过。后来村里、乡里介绍了好几次,我才在自家十几亩田里试着搞稻虾种养。”方后继告诉笔者,从稻虾种养中尝到甜头后,2021年,他流转100亩土地,开始大力发展稻虾种养。
“一季稻一季虾,本来就比过去的一季稻一季麦收入要高。近几年咱们县又推出了新技术,将再生稻种到稻虾田里,收益更高了。”方后继告诉笔者,在新的“两稻两虾”模式下,每亩地可以多收至少150公斤水稻,多捞十几公斤小龙虾,综合收益比过去要高出1500多元。“这几年我愈发感到回家乡是对的,养虾比打工更有盼头。”方后继笑眯眯地说。
在霍邱县,小小一只虾在这几年让许多和方后继一样的农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稻虾综合种养成为霍邱县农业的一张“王牌”。
“2015年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全县只有5.4万亩稻虾田。因为技术门槛低、见效快,脱贫攻坚胜利时我县稻虾田规模扩大到了70.3万亩。这几年稻虾综合种养的规模还在扩大,目前已达到94.2万亩。”霍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进村告诉笔者,如今霍邱县拥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场1个,省级万亩示范区5个,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超过86亿元,农民直接增收达24亿元。霍邱县获得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等称号,“霍邱龙虾”被认定为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霍邱小龙虾”获批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大国农匠”、安徽省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业静眼中,过去几年是六安市稻虾产业寻求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一稻一虾模式已经摸到了效益的‘天花板’。这几年,我们公司和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总结一稻两虾、两稻两虾的新模式经验,同时也在尝试将罗氏沼虾、澳洲蓝龙虾等新品种加入稻虾种养模式当中,通过挖掘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稻虾产业的效益。”薛业静说。
“近年来,稻虾综合种养凭借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显著效益,成为我市解决‘非粮化’问题,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稻虾综合种养规模达到160余万亩。”六安市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胡恒龙表示,综合考虑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等多方因素,六安市的稻虾产业将从“大养虾”向“养大虾”“错峰养虾”“多元养虾”转变,将加强良种选育、突破虾苗集约化繁育技术瓶颈,加快技术升级迭代,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让稻虾产业成为促进稳粮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黄金”产业。(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