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文章字数:950
一、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增速趋稳、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有效转换。传统生产要素约束趋紧,原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亟须培育新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发展方式平稳转型。从全球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市场活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迫切需要新增长动能推动复苏。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力正迎来质变与升级的重要机遇。
新质生产力提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回应中国之问,它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深远的历史洞见,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进程的重大理论创新;二是回应人民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将人民是否满意、是否幸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三是回应时代之问,面对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产业转型与经济格局的深刻重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大国角逐未来发展战略主导权的关键核心。
二、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为东北振兴指明方向。他指出,要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劲的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演进的最新形态,其产生源于技术领域的根本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融合以及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这一生产力新范式的内核,表现为劳动者的素质有新质的提升、劳动资料有新质的变革、劳动对象有新质的拓展。三、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创新成果归根结底都是由人创造的。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才实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从人才培养抓起。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造就一支爱党报国、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另外,要夯实科技根基,以高水平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我们应夯实基础、优化学科布局,聚焦重点与前沿领域,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体系。同时,在自主创新基础上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主要创新国家的多层次联动,集成全球先进技术成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增速趋稳、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有效转换。传统生产要素约束趋紧,原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亟须培育新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发展方式平稳转型。从全球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市场活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迫切需要新增长动能推动复苏。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力正迎来质变与升级的重要机遇。
新质生产力提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回应中国之问,它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深远的历史洞见,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进程的重大理论创新;二是回应人民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将人民是否满意、是否幸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三是回应时代之问,面对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产业转型与经济格局的深刻重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大国角逐未来发展战略主导权的关键核心。
二、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为东北振兴指明方向。他指出,要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劲的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演进的最新形态,其产生源于技术领域的根本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融合以及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这一生产力新范式的内核,表现为劳动者的素质有新质的提升、劳动资料有新质的变革、劳动对象有新质的拓展。三、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创新成果归根结底都是由人创造的。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才实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从人才培养抓起。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造就一支爱党报国、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另外,要夯实科技根基,以高水平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我们应夯实基础、优化学科布局,聚焦重点与前沿领域,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体系。同时,在自主创新基础上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主要创新国家的多层次联动,集成全球先进技术成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