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袁瑞星
文章字数:978
  当前,我国高校在校生超3800万人,住宿学生占比超80%。宿舍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宿舍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然而,部分高校仍将其简化为卫生纪律管理,忽视文化育人的深层内涵。
  一、宿舍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宿舍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宿舍为空间、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为内容的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宿舍空间的具体体现。从文化学理论视角看,宿舍文化呈现四层结构:物质文化层包括宿舍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布置等,构成物质基础;制度文化层涵盖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行为准则等,形成规范体系;行为文化层体现在日常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模式、集体活动等实践维度;精神文化层包含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团队精神等核心价值。四个层次相互联系,共同塑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生态系统。
  宿舍文化具有价值引领功能,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形成;教育育人功能,宿舍作为“第二课堂”,通过朋辈教育形成学习共同体;社会化功能,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功能,室友情感支持对缓解学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宿舍文化呈现出真实性、多元性、动态性、渗透性等本质特征。
  二、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宿舍文化建设应坚持“四位一体”原则,统筹推进环境、制度、活动与精神协同发展。环境优化注重功能与审美统一,通过科学布局与文化装饰营造温馨氛围;制度完善坚持“刚柔并济”,以规范行为与民主公约强化管理;活动创新涵盖思想教育、学术科技等多领域,融合传统与网络形式;精神培育依托评优教育,弘扬积极精神,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
  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预算,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专业化工作队伍;构建环境建设、制度执行、活动开展、育人成效等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论与展望
  宿舍文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来,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宿舍文化深度融合,探索智慧宿舍建设新模式,关注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高校应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遵循文化建设规律,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的宿舍文化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