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徐洪芳 邹忠
文章字数:1918
  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确保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客观要求。当前,聚焦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深入梳理和分析现实困境和深层原因,探索形成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对策,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现象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在课程思政导向日趋强劲的形势下,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建设加快推进,并在典型案例开发、管理制度建设、资源保障投入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工作统筹谋划不系统。就整体情况而言,职业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均高度重视,但通盘考虑不够,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明显不足,课程思政工作碎片化和盲目性的问题比较普遍,各类课程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各种资源之间未能真正形成协同效应。二是思政元素整理不充分。职业教育领域对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和挖掘不够,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体现得不明显,并且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归纳和分类,进而造成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相对较大。三是教师意识能力不匹配。部分职业教育教师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同,欠缺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而且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和规范,在开展教学时育人导向不够突出,思政内容不够恰当,融入方式不够有效。四是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领域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相对薄弱,尚未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课程思政工作考核的制度依据,妨碍课程思政建设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二、原因论: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
  就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一是从教育观念看,尽管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较比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存在重视技术、轻视人文的倾向,课程思政理念仍未完全内化为所有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受到弱化。二是从科研环境看,职业教育领域相对欠缺理论敏感和学术思维,研究课程思政的深入性不够,结合职业教育的消化和转化不足,导致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清和践行不力,造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强。三是从工作管理看,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比如宣传动员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不够,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考核奖惩的规范性和激励性不足等,从而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对策论:改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深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特别是要着力做好下述工作:一是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综合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工作统筹和组织管理,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资源保障,明确任务主体责任清单,成立课程思政咨询委员会和工作推进专班。同时要注重发挥职业教育办学优势,充分用好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育人资源。二是要以政策文件规定的课程思政内容为基础,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分类方法,构建结构化和半开放式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元素图谱,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指导和参考。三是要推进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研修常态化,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和教学能力,并在教学评价、教学竞赛、理论学习、职务评聘等方面强化传道育人导向,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教师做到教书和育人的高度统一。四是要坚持目标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奖惩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评价内容应当至少涵盖组织领导、工作举措、实际成效、特色经验等。学生和企业必须充分参与评价。五是要强化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譬如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和协同机制等问题,避免认知的肤浅化片面化庸俗化,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和典型经验,形成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特点和创新亮点。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HDB23174)。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