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心理诊室那些事》:用真实故事让精神健康知识触手可及
文章字数:1279
    《心理诊室那些事》封面。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身体的健康,却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心理健康。然而,最新权威调查数据令人警醒:中国人群中各类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57%,这意味着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遭遇精神健康问题。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正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许多患者不敢就医或病急乱投医。数据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率不足30%,而延误治疗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酿成家庭悲剧。
   一本“会讲故事”的医学书
  面对专业医学书籍的艰深晦涩,普通读者往往望而却步。如何让精神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心理诊室那些事——精神心理疾病案例解析》给出了创新答案。这本书由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30余位临床专家历时两年编写完成,收录了50多个真实案例,涵盖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
  每个案例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微故事”:有因职场压力陷入抑郁的都市白领,有被学业压垮产生幻觉的尖子生,还有因更年期情绪失控的家庭主妇……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配合专家“画龙点睛”的解析,让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书中还特别设置了“专家支招”板块,提供实用的自我调适方法和就医指导。
  “我们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本书副主编、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郜见亮介绍,比如用“情绪感冒”来比喻抑郁症,用“心灵骨折”形容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样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从临床到科普的跨界之作
  该书获得了医学界的高度认可。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在序言中指出,本书开创了“案例故事+专业解析”的新型科普模式,既保证了科学性,又提升了可读性。他强调,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心理健康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这类优质科普读物对提升全民心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李晓驷教授特别赞赏书中对治疗方法的介绍:“这本书不仅告诉读者‘是什么',还指导‘怎么办'。比如针对焦虑症,既解释药物原理,也推荐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这种全方位的科普很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获得了教育界的关注。多位中小学校长表示,将把该书作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参考读物。
   全民心理健康的新起点
  本书主编、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丁曜东表示:“出版这本书只是起点,我们正在开发配套的短视频课程,未来还会走进社区开展读书会。”医院党委书记牛伶透露,医院已与全市约30家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合作,并组建了由临床医护人员组成的科普宣传队伍,定期走进全市各社区、学校、机关、媒体、企事业单位、综合医院等,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讲活动,宣讲书中的科普知识,并在现场赠送科普图书,让更多人受益。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诊室那些事》的出版恰逢其时。它不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座连接专业医疗与大众认知的桥梁。“理解是治愈的开始,关爱是最好的良药。”在这个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打破偏见,用科学知识守护心灵健康。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