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阜阳,别来无恙》:温情视角描绘“烟火水乡”
文章字数:1075

当返乡游子推着行李箱走出高铁站,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风景以及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坐在公交车上,女主人公欣赏着十里画廊七渔河,这里是阜阳市城西的一条“翡翠项链”,夏季明丽浓烈,冬日厚重沉郁,嘉木葱茏,莺歌燕语,藤萝攀缘,芳草覆地,河水明净如镜,波光粼粼,移步换景,目不暇接。宣传片《阜阳,别来无恙》开篇这一幕,瞬间击中了无数阜阳人的心——这座被苏轼誉为“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年古城,正以焕然一新的生态面貌向游子张开怀抱。
视频中的女主人公来到七渔河生态公园同她的父亲见面,这趟返乡之路,恰似一场发现之旅。当她漫步于公园里,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未曾预料的画卷: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身旁河流清澈见底,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尽享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和谐的生态环境背后离不开一群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们的坚守与努力。
女主角的父亲就是一位水利工作者,见到父亲时,他正在和公园里的老乡们一起聊天。“以前,我们这里穷,老百姓以种庄稼为生,只能靠扒河坡种庄稼,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都‘摆置’坏完了。”女孩的父亲感慨道,父亲讲述的变迁史成为影片的情感主线,亲切的阜阳方言让影片也多了一份温情和地方特色。“是吗?我发现现在这七渔河的环境好哩很呐。”女孩反问道。随后,父亲就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介绍道:“这十年来,咱阜阳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做了大量的防治措施,岸坡治理,植树种草……这些年过去咱老百姓的水土保护意识绝对有提高!”随着父亲的讲解,画面也配合展现出阜阳这几年来为了生态环境做出的大量水土保持工程,人们水土保持意识也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从政府主导的水利工程到村民自发守护的河堤,水土保持意识已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女主角环抱着父亲的胳膊逐渐淡出画面,《阜阳,别来无恙》其魅力不仅在于温情之美,更在于它捕捉到一座城的温度。影片最后,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幅幅碧水绿林掩映下的新阜阳生态画卷缓缓呈现在观众眼前,“对和父亲一样为水土保持默默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们充满敬意,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如今的生机与活力。”影片通过“亲历者+宣讲员”的立体宣讲,让“守护”精神深入人心。“防治水土流失,共建美丽家园”不再是一句口号,当游子被眼前焕然一新的生态美景感触之时,当父女二人用方言讲述家乡变化之时,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结在此刻完成最生动的诠释。
“家乡,别来无恙。阜阳,未来可期。”阜阳的蜕变揭示着水土保持的深层价值——当每一寸土地被温柔以待,人与自然的共生故事便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叙事。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