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走进检验室》科普短视频:千万流量赋能民生科普新高度
文章字数:1200

在信息洪流的时代,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是市场监管科普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其倾力打造的《走进检验室》系列科普短视频,凭借十期精良制作与千万级传播声量,成功架设了一座连接高深实验室与寻常百姓家的科普桥梁,显著提升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
紧扣民生脉搏
热点话题激发全民关注
《走进检验室》系列绝非闭门造车之作,其选题精准锚定社会热点与季节消费特点,每一期都是一次对民生关切的科学回应。从冬日里家家必备的腊肉安全,到春茶上市季的品质甄别;从火爆全网的“酱香拿铁”酒精含量之谜,到菜市场“生鲜灯”下潜藏的视觉欺骗与消费隐患——这些与百姓餐桌安全、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焦点话题,被敏锐捕捉并转化为生动的科普素材。这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选题策略,从根本上保证了内容的吸引力与传播力,使科普真正“接地气、冒热气”。
沉浸式探秘实验室“黑箱”变透明橱窗该系列最大创新点在于其独特的第一视角“沉浸式”叙事。节目带领观众从喧闹的市场、超市的货架起步,全程跟踪样品采集的规范流程。镜头随后深入实验室,将高精尖的检测设备、一丝不苟的操作过程、严谨的数据分析,以通俗易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云监工”和“云学员”,亲眼见证一份样品如何经过科学程序的锤炼,得出关乎安全与品质的权威结论。这种方式有效消除了公众对检测工作的神秘感与距离感。
权威解读+实用锦囊
知识落地引领科学消费
科学检测的终点并非冰冷的数字。《走进检验室》系列的精髓在于每期结尾,由权威技术专家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专家们不仅解释数据背后的科学含义,更注重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信息。针对“生鲜灯”,节目明确指出其误导性并给出选购新鲜肉类的关键窍门;对于“酱香拿铁”,清晰告知酒精含量及饮用建议;对于春茶、腊肉等季节性产品,则提供选购、储存、食用的科学指南。这些紧贴生活的“消费锦囊”,将科普知识直接转化为行动力,有效引导公众形成更安全、更理性的消费习惯。精良的制作水准是该系列成功的基础。其卓越品质获得业界高度认可,《走进检验室⑤向生鲜灯说NO!市场监管小姐姐带你探秘“生鲜灯”》一举摘得2024年度安徽省科普短视频大赛三等奖,彰显了其在内容深度与科普价值上的双重优势。
小窗口大作为
科普创新赋能市场监管为民
《走进检验室》系列的成功实践,是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一次精彩示范。它生动诠释了:科普无需板起面孔,权威亦可鲜活表达。通过聚焦民生热点、创新叙事方式、打造传播爆款,该系列有效打破了专业知识的壁垒,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为构建社会共治的质量安全新格局贡献了澎湃的科普动能。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