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仙鹤草临证应用
文章字数:3974
摘要:仙鹤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药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收敛止血、止痢、补虚等多种功效,临床应用颇广。本文详细讲述临证中灵活使用仙鹤草治疗各种出血、腹泻、咳嗽、虚劳、眩晕、心悸等疾病,并总结了其在不同证型中的配伍使用经验,其中大剂量仙鹤草(120g-220g)在临床中治疗汗证效果显著,为广大汗证患者带来福音,也为仙鹤草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仙鹤草;临床运用;经验
仙鹤草为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全草,开始记载于北宋医学著作《本草图经》,其别名众多,常被人称为黄龙尾、龙牙草、石打穿、脱力草;《神农本草经》也称为“狼牙”或者“牙子”[1]。仙鹤草,其气微,味苦而涩,性质平和,归属于心经与肝经。此草药具备多重疗效,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止泻治痢,还可补益虚弱,此外还有解毒与杀虫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腹泻不止、痢疾发作、脱力劳伤,皮肤疮疖痈肿等。现代药理学研究仙鹤草发现它有降低血糖、治疗肿瘤、镇痛消炎、抗氧化、止血、护肾等多种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仙鹤草水提液对于地塞米松所致的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和骨量下降的现象有缓解作用,提出仙鹤草可应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尤其在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肾两虚证、血瘀证为主的病机中,配合补肾方效果更佳,治疗中应注意防补阳药物过于温燥,可配合使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物[2]。张友娥、马贵婕等人研究发现仙鹤草-黄连两者合用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 Nrf2/SOD 通路的方式上调 Nrf2 及SOD 水平,保护肾脏滤过屏障,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促进改善肾脏纤维化,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肾脏,还可在肺、肝、心肌等器官组织中参与抗纤维化[3]。
仙鹤草性平、味苦而涩,涩以收敛止血,苦入血分,苦泄温通,补而不涩,行血而止血,止血不留瘀,不论寒热虚实,各种出血均可使用,《现代实用中药》记录仙鹤草可用于治疗肺出血、胃出血、妇科出血、牙齿出血、痔疮出血等全身各种脏器出血。临床中仙鹤草用于妇科出血证治中疗效明显,研究发现仙鹤草能使血管收缩增强,能够显著提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并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程[4]。同时,它还能促使血小板释放更多的促凝物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仙鹤草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妇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陈文慧教授在妇科疾病中常用仙鹤草搭配其他药物治疗经期出血过多,皮肤出血瘀斑、其他脏器出血使用仙鹤草也往往取得不错效果。仙鹤草可单独使用,也可对症配伍,疗效更佳。王庆国教授治疗咳血、吐血等病症,临证常用仙鹤草配伍藕节治疗,两药配合达到收敛止血散瘀血,止血不留瘀的效果。他在临证中常以仙鹤草配伍当归、白芍、白及等药物,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药方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患者大便鲜血、量多时,重用仙鹤草,仙鹤草的用量最多可达50g,再配伍益气止血药物,如人参、黄芪、诃子等;治疗妇科阴亏血虚型崩漏,常配伍阿胶,其中阿胶滋阴补血,仙鹤草收敛止血,两者结合直达病症,止血作用强;对于脾气亏虚型紫癜,临证中注重补土健脾,保护脾气,在归脾汤或圣愈汤的基础上加仙鹤草,补益气血以止血。
仙鹤草性味苦涩,具有的收敛功效也可用于各种腹泻泻痢等病症,临床中对于腹痛泄泻范畴应用颇多,如急慢性肠炎、慢性泄泻、痢疾血痢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经仙鹤草试验提取物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创口的愈合、加速黏膜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作用。名老中医袁士良以“病多痰湿,法重清化”为治则,临床中对脾虚湿阻患者常使用仙鹤草、白术配合使用,其中“脱力草”“泻痢草”之称的仙鹤草可补脾益气、清热祛湿,白术健脾化湿,两者结合切中病机,在腹泻型IBS患者效果满意,同时还有复发率低、价廉效快等优势。
仙鹤草入肺经,味涩,临床上可用于敛肺止咳。经过相关研究,仙鹤草含有内酯、皂苷等成分,促进Th17/Treg的平衡,能解痉平喘、抗炎、松弛平滑肌。王庆国教授在辨证久咳不愈、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等疾病时,常在方中以仙鹤草配伍桔梗、全蝎、贝母等药物,临床颇有疗效,尤以痉挛性咳嗽效果为佳。
此外,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仙鹤草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仙鹤草鞣酸、仙鹤草素以及仙鹤草酚等,这些化合物赋予了仙鹤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强身补虚的功用,在体虚外感或咳嗽、气血亏虚、体力亏损、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中,仙鹤草还可以补虚扶正、增强抵抗力、抗氧化,改善患者健康状态。研究表明,仙鹤草内含有的蛇床子素、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及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影响白介素1B、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关键靶点,发挥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改善肠道免疫功能[5]。当仙鹤草与鸡血藤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激活体内的造血机制,显著提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数量。这种配伍不仅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又促进血细胞再生。临床中对气血阴阳虚损症状更明显的患者,可配合使用淫羊藿、仙茅、仙鹤草三味药组成的三仙汤,效如桴鼓。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仙鹤草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膜迷路痉挛,同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内耳的水肿症状[6]。这一机制使其能够迅速控制由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对于遭受眩晕和耳鸣困扰的患者,仙鹤草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治疗梅尼埃病引发的眩晕时,可使用仙鹤草配伍葛根、泽泻、天麻、川芎等药物。对于气血亏虚、清阳不升的眩晕患者,可结合八珍汤或归脾汤临证使用,可健脾益胃,补气生血。另外大剂量本品30-50g也可配伍葛根、骨碎补、五味子、泽泻等药物应用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耳聋,配伍川芎、葛根、寄生、磁石、全蝎等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在其提取物和水溶物中的多糖、鞣质可调节生物时间节律,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房颤等。王庆国教授临床中自创调律五虎汤治疗心律失常,方中以仙鹤草为君药,配伍甘松、枳实、苦参等药物,其中仙鹤草和甘松为基础搭配,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发现甘松与仙鹤草中的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配伍后,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轻炎症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
在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仙鹤草具有较好调控血糖的作用。李丹、院博等人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基因数据库、靶点数据库等挖掘仙鹤草与糖尿病相关的靶点,通过靶点交集得到仙鹤草干预糖尿病的预测靶点,并通过分析得出仙鹤草中的鞣花酸、毛地黄黄酮、槲皮素、儿茶素和山柰酚等是调控糖尿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IL-6、TNF、TP53、胰岛素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等被确认为核心靶点,研究最终表明,仙鹤草在糖尿病调控中展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功能特性。其活性成分能够协同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及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实现降血糖和减轻体重的双重效果。
仙鹤草具有较强的收敛固涩特性,既能止血不留瘀,亦能敛汗,治疗汗证有奇效,临床亦常用于治疗多种证型的汗证。朱良春临床上善用仙鹤草、葎草、大枣三者一起配伍治疗自汗、盗汗久病不愈,他认为病机为久病多瘀,郁而发热致汗出,其中仙鹤草益气活血,葎草清热利水,大枣补虚和中,三者合用达除郁热、化瘀血、养气血、固卫表之功,从而汗证自消[7]。徐书德认为小儿多汗症多因体质虚弱,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对于小儿多汗症中气虚不固证、脾肾阳虚证多加用仙鹤草以达敛汗、固密腠理之功。卢化平认为汗证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心之阴阳的偏盛偏衰、肌体营卫不调,导致皮肤腠理开泄失常,引发异常汗出。而仙鹤草以其平和的药性特点,在收敛止汗的同时不会滞留病邪,也不会损伤正气,临床上擅长运用仙鹤草、生龙骨、生牡蛎等固涩敛汗。万启南认为仙鹤草味苦收涩,临床上均可用于自汗、盗汗,仙鹤草与大枣同用可益气固表使腠理密固以敛汗。余韵星临床上以仙鹤草为主,采取巧妙配伍治疗汗证,仙鹤草配北黄芪可治疗半身汗,配藿胆(藿香用猪胆汁拌,待阴干备用)可治疗头汗,配紫丹参可治疗盗汗,配炙白术可治疗自汗,常取得不错疗效。郭一民治疗汗证常运用浮小麦、仙鹤草、五倍子等收涩敛汗之品,配合使用养阴生津之品,以及养血宁心药物以顾护汗出之源。庞国明教授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糖尿病泌汗异常有独到见解,治疗汗证时常重用仙鹤草,用量可达80-220g,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仙鹤草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在治疗汗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收敛作用强,药性平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汗证。重用仙鹤草在临床上治疗汗证往往取得不错疗效,仙鹤草一般剂量为3-10g,重用用于止汗时可达到220g,注意辨证配伍使用,和药物剂量的灵活调整。若临床症候不明显,可仅用仙鹤草120-200g,大枣10g,盗汗则配以太子参15g、麦冬10g、生地黄15g,煎水频饮亦获良效。
仙鹤草在各种疾病中效果颇佳,临床应用广泛,在使用中应熟知仙鹤草的四气五味、药性功效、归经,根据辨证可适当配伍其他药物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中药的全面深刻认识是正确运用的前提,更是疗效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对仙鹤草研究不断深入,对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见解更深刻,仙鹤草的临床范围将不断扩大,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星衍,孙冯翼.中医临床经典丛书: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4.
[2]王龙飞,高玉海,谢高倩,等.槲皮素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3):714-718.
[3] SZKLARCZYKD, GABLEAL, LY-OND, etal.STRINGv11: protein-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 with increased coverage, support-ing functional discovery in genome-wide experi-mental datasets [J].Nucleic Acids Res, 2019, 47(D1):D607-D613.
[4]甘小利.妇科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药治疗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8):116-118.
[5]俞杰,侯静,许豪杰,等.仙鹤草配方颗粒中槲皮素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业,2022,31(2):83-87.
[6]陈文鹏,卢健棋,庞延,等.仙鹤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6):118-122.
[7]王鹤潼,张佳乐,蒋恬等.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仙鹤草治疗疑难杂症思路探析[J].江苏中医药,2023,55(2):19-21.
作者单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
关键词:仙鹤草;临床运用;经验
仙鹤草为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全草,开始记载于北宋医学著作《本草图经》,其别名众多,常被人称为黄龙尾、龙牙草、石打穿、脱力草;《神农本草经》也称为“狼牙”或者“牙子”[1]。仙鹤草,其气微,味苦而涩,性质平和,归属于心经与肝经。此草药具备多重疗效,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止泻治痢,还可补益虚弱,此外还有解毒与杀虫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腹泻不止、痢疾发作、脱力劳伤,皮肤疮疖痈肿等。现代药理学研究仙鹤草发现它有降低血糖、治疗肿瘤、镇痛消炎、抗氧化、止血、护肾等多种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仙鹤草水提液对于地塞米松所致的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和骨量下降的现象有缓解作用,提出仙鹤草可应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尤其在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肾两虚证、血瘀证为主的病机中,配合补肾方效果更佳,治疗中应注意防补阳药物过于温燥,可配合使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物[2]。张友娥、马贵婕等人研究发现仙鹤草-黄连两者合用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 Nrf2/SOD 通路的方式上调 Nrf2 及SOD 水平,保护肾脏滤过屏障,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促进改善肾脏纤维化,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肾脏,还可在肺、肝、心肌等器官组织中参与抗纤维化[3]。
仙鹤草性平、味苦而涩,涩以收敛止血,苦入血分,苦泄温通,补而不涩,行血而止血,止血不留瘀,不论寒热虚实,各种出血均可使用,《现代实用中药》记录仙鹤草可用于治疗肺出血、胃出血、妇科出血、牙齿出血、痔疮出血等全身各种脏器出血。临床中仙鹤草用于妇科出血证治中疗效明显,研究发现仙鹤草能使血管收缩增强,能够显著提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并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程[4]。同时,它还能促使血小板释放更多的促凝物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仙鹤草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妇科出血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陈文慧教授在妇科疾病中常用仙鹤草搭配其他药物治疗经期出血过多,皮肤出血瘀斑、其他脏器出血使用仙鹤草也往往取得不错效果。仙鹤草可单独使用,也可对症配伍,疗效更佳。王庆国教授治疗咳血、吐血等病症,临证常用仙鹤草配伍藕节治疗,两药配合达到收敛止血散瘀血,止血不留瘀的效果。他在临证中常以仙鹤草配伍当归、白芍、白及等药物,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药方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患者大便鲜血、量多时,重用仙鹤草,仙鹤草的用量最多可达50g,再配伍益气止血药物,如人参、黄芪、诃子等;治疗妇科阴亏血虚型崩漏,常配伍阿胶,其中阿胶滋阴补血,仙鹤草收敛止血,两者结合直达病症,止血作用强;对于脾气亏虚型紫癜,临证中注重补土健脾,保护脾气,在归脾汤或圣愈汤的基础上加仙鹤草,补益气血以止血。
仙鹤草性味苦涩,具有的收敛功效也可用于各种腹泻泻痢等病症,临床中对于腹痛泄泻范畴应用颇多,如急慢性肠炎、慢性泄泻、痢疾血痢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经仙鹤草试验提取物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创口的愈合、加速黏膜水肿的消退,具有显著作用。名老中医袁士良以“病多痰湿,法重清化”为治则,临床中对脾虚湿阻患者常使用仙鹤草、白术配合使用,其中“脱力草”“泻痢草”之称的仙鹤草可补脾益气、清热祛湿,白术健脾化湿,两者结合切中病机,在腹泻型IBS患者效果满意,同时还有复发率低、价廉效快等优势。
仙鹤草入肺经,味涩,临床上可用于敛肺止咳。经过相关研究,仙鹤草含有内酯、皂苷等成分,促进Th17/Treg的平衡,能解痉平喘、抗炎、松弛平滑肌。王庆国教授在辨证久咳不愈、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等疾病时,常在方中以仙鹤草配伍桔梗、全蝎、贝母等药物,临床颇有疗效,尤以痉挛性咳嗽效果为佳。
此外,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仙鹤草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仙鹤草鞣酸、仙鹤草素以及仙鹤草酚等,这些化合物赋予了仙鹤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强身补虚的功用,在体虚外感或咳嗽、气血亏虚、体力亏损、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中,仙鹤草还可以补虚扶正、增强抵抗力、抗氧化,改善患者健康状态。研究表明,仙鹤草内含有的蛇床子素、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及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影响白介素1B、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关键靶点,发挥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改善肠道免疫功能[5]。当仙鹤草与鸡血藤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激活体内的造血机制,显著提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数量。这种配伍不仅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又促进血细胞再生。临床中对气血阴阳虚损症状更明显的患者,可配合使用淫羊藿、仙茅、仙鹤草三味药组成的三仙汤,效如桴鼓。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仙鹤草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膜迷路痉挛,同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内耳的水肿症状[6]。这一机制使其能够迅速控制由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对于遭受眩晕和耳鸣困扰的患者,仙鹤草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治疗梅尼埃病引发的眩晕时,可使用仙鹤草配伍葛根、泽泻、天麻、川芎等药物。对于气血亏虚、清阳不升的眩晕患者,可结合八珍汤或归脾汤临证使用,可健脾益胃,补气生血。另外大剂量本品30-50g也可配伍葛根、骨碎补、五味子、泽泻等药物应用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耳聋,配伍川芎、葛根、寄生、磁石、全蝎等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在其提取物和水溶物中的多糖、鞣质可调节生物时间节律,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疾病,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房颤等。王庆国教授临床中自创调律五虎汤治疗心律失常,方中以仙鹤草为君药,配伍甘松、枳实、苦参等药物,其中仙鹤草和甘松为基础搭配,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发现甘松与仙鹤草中的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配伍后,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轻炎症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
在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仙鹤草具有较好调控血糖的作用。李丹、院博等人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基因数据库、靶点数据库等挖掘仙鹤草与糖尿病相关的靶点,通过靶点交集得到仙鹤草干预糖尿病的预测靶点,并通过分析得出仙鹤草中的鞣花酸、毛地黄黄酮、槲皮素、儿茶素和山柰酚等是调控糖尿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IL-6、TNF、TP53、胰岛素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等被确认为核心靶点,研究最终表明,仙鹤草在糖尿病调控中展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功能特性。其活性成分能够协同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及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实现降血糖和减轻体重的双重效果。
仙鹤草具有较强的收敛固涩特性,既能止血不留瘀,亦能敛汗,治疗汗证有奇效,临床亦常用于治疗多种证型的汗证。朱良春临床上善用仙鹤草、葎草、大枣三者一起配伍治疗自汗、盗汗久病不愈,他认为病机为久病多瘀,郁而发热致汗出,其中仙鹤草益气活血,葎草清热利水,大枣补虚和中,三者合用达除郁热、化瘀血、养气血、固卫表之功,从而汗证自消[7]。徐书德认为小儿多汗症多因体质虚弱,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对于小儿多汗症中气虚不固证、脾肾阳虚证多加用仙鹤草以达敛汗、固密腠理之功。卢化平认为汗证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心之阴阳的偏盛偏衰、肌体营卫不调,导致皮肤腠理开泄失常,引发异常汗出。而仙鹤草以其平和的药性特点,在收敛止汗的同时不会滞留病邪,也不会损伤正气,临床上擅长运用仙鹤草、生龙骨、生牡蛎等固涩敛汗。万启南认为仙鹤草味苦收涩,临床上均可用于自汗、盗汗,仙鹤草与大枣同用可益气固表使腠理密固以敛汗。余韵星临床上以仙鹤草为主,采取巧妙配伍治疗汗证,仙鹤草配北黄芪可治疗半身汗,配藿胆(藿香用猪胆汁拌,待阴干备用)可治疗头汗,配紫丹参可治疗盗汗,配炙白术可治疗自汗,常取得不错疗效。郭一民治疗汗证常运用浮小麦、仙鹤草、五倍子等收涩敛汗之品,配合使用养阴生津之品,以及养血宁心药物以顾护汗出之源。庞国明教授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糖尿病泌汗异常有独到见解,治疗汗证时常重用仙鹤草,用量可达80-220g,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仙鹤草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在治疗汗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收敛作用强,药性平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汗证。重用仙鹤草在临床上治疗汗证往往取得不错疗效,仙鹤草一般剂量为3-10g,重用用于止汗时可达到220g,注意辨证配伍使用,和药物剂量的灵活调整。若临床症候不明显,可仅用仙鹤草120-200g,大枣10g,盗汗则配以太子参15g、麦冬10g、生地黄15g,煎水频饮亦获良效。
仙鹤草在各种疾病中效果颇佳,临床应用广泛,在使用中应熟知仙鹤草的四气五味、药性功效、归经,根据辨证可适当配伍其他药物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中药的全面深刻认识是正确运用的前提,更是疗效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对仙鹤草研究不断深入,对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见解更深刻,仙鹤草的临床范围将不断扩大,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星衍,孙冯翼.中医临床经典丛书: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4.
[2]王龙飞,高玉海,谢高倩,等.槲皮素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3):714-718.
[3] SZKLARCZYKD, GABLEAL, LY-OND, etal.STRINGv11: protein-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 with increased coverage, support-ing functional discovery in genome-wide experi-mental datasets [J].Nucleic Acids Res, 2019, 47(D1):D607-D613.
[4]甘小利.妇科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药治疗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8):116-118.
[5]俞杰,侯静,许豪杰,等.仙鹤草配方颗粒中槲皮素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业,2022,31(2):83-87.
[6]陈文鹏,卢健棋,庞延,等.仙鹤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6):118-122.
[7]王鹤潼,张佳乐,蒋恬等.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仙鹤草治疗疑难杂症思路探析[J].江苏中医药,2023,55(2):19-21.
作者单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