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副总搭桥梁 产教融合结硕果

池州学院深耕校企协同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数:2,007 2025年11月07日 综合
  近年来,池州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锚定我省“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为重要抓手,推行“科技副总”选拔机制,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地合作深化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为安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智力动能,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的良性发展之路。
  建强融合平台
  筑牢校企协同创新“硬支撑”
  打破校企壁垒、构建协同平台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前提。池州学院立足制造强省、科教强省建设目标,以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及长三角重点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副总”机制突破传统人才流动限制,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学校先后开展5批次博士教授企业行活动,累计选派50名高层次人才走进池州市33家企业,担任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研发总监等关键职务,将高校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与企业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形成“1+1〉2”协同效应。2024年,优秀青年教师昌杰博士赴池州市经开区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并得到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认定。2025年4月,13名专家教授集中进驻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飞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推动一批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期,从电子信息、材料化工、人工智能、自然资源开发四大重点产业领域,精准选派18位专家教授进驻池州高新区13家重点企业,围绕线缆绝缘材料研制、线路智能检测、智慧平台建设等技术难题开展专项攻关,累计赴企业一线开展服务50余次,切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堵点。
  学校与贵池区开展多方位合作,坚持三做一构建”思路(做实校地合作平台、做真需求导向对接、做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构建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积极建设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研发、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示范性基地。2025年3月以来,学院先后与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机电学院张国青教授和刘传洋副教授团队凭借专业优势,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30项,申报专利7项。
  创新培养模式
  锻造应用型人才“主力军”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池州学院始终将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以“科技副总”机制为纽带,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科技副总”充分发挥校企双重身份优势,将企业真实技术难题与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同步更新,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实际生产场景。依托“科技副总”搭建的校企合作渠道,构建“见习—跟岗—顶岗”三段式实践体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及生产管理,助其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积累行业经验,显著提升岗位适配能力,毕业生步入职场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求,广受省内企业赞誉。此外,大力推进微专业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强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开拓校企协同新模式,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学院与微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校地合作
  激活区域发展“新引擎”
  池州学院始终坚守“立足池州、服务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服务定位,以“科技副总”为桥梁纽带,深化校地校企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副总”扎根企业生产一线,围绕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充分借助高校“科技朋友圈”和“专家库”资源,汇集多方技术力量解决涉及交叉学科的复杂技术问题;深度参与企业研发项目规划与创新战略制定,帮助企业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多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与管理优化。2025年,学校已签订校地校企合作项目188项,合同经费达6074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15项、百万级项目7项),到账经费4572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项。同时,“科技副总”积极参与地方产业规划编制与技术指导工作,为池州市产业园区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出谋划策,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在半导体、智能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长三角重点产业领域,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助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望未来,池州学院将继续深化“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持续优化“科技副总”机制,选派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走进企业、服务产业,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深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创新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和安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产学研融合之花在江淮大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池州学院科研处)